阿依為中心開始聚集,幾百個人自由的圍成一個圓圈,她們或手拉著手,或互相牽著圍巾、三角包,形成一線串聯,右手舉著金燦燦的黃油布傘,踩著細碎而富有韻味的舞步,先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緩慢而悠閒地迴圈跳唱。
從遠處眺去,場面像流動的八卦圖,相當壯觀。
秦天知道這叫做“朵洛荷舞”。彝語“朵”或“都”即火,引申為火把,火把節;“朵洛荷”即誦詠火把、歌唱火焰。
“朵洛荷”,也有說“朵荷朵格”,“格”即玩,玩火把;“荷”意為唱或歌頌。“朵洛荷”為彝族火把節“朵荷”歌唱中的特用襯詞,也引申為“誦詠火焰”的意思。
寒冬三月裡,破爛的褂子媽媽縫的最暖和春荒三月裡粗糙的蕎粑媽媽做的最可口……
悠揚的歌聲,伴隨著月琴,瑪布,葫蘆笙等樂器的聲音傳來,曲調歡快,讓人聽過之後忍不住想要載歌載舞。
秦天舉目望去,在人群中的阿依,非常的美麗動人,歌聲從她的口中傳來,用彝語唱的,秦天根本就聽不懂她唱的是什麼,不過非常的好聽,她的聲線優美,不比秋夢涵的聲音差。
彝族的女人們跟著阿依的歌聲緩緩的跳動,朵洛荷的舞蹈步法簡單,其舞步為兩拍,先左腳向右腳旁邁一大步為重拍,同時上身微向前傾;歌唱至弱拍時,右腳要向右旁邁一步,同時上身正直,略微朝後仰,隊形主要是以圓圈為主,隨著歌聲,圓圈不停的轉動。
不停轉動的黃油傘如同一朵朵盛開的花朵,絢麗迷人。
附近有不少的沒有參加比賽的彝族小夥子們,目不轉睛的看著在人群中間的阿依,阿依穿著一套彝族少女的服裝,色彩繽紛的顏色令人眼花繚亂,不僅沒有奪走阿依的美,反而更加襯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