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年前,四名皇族武宗,十餘名皇族武尊,快速的衰敗下來。
京城之亂,引發的連鎖效應不少。
官員這個倒是小事,只要有位置,你害怕沒人想當官?關鍵是皇族死得太多了。
三十年來,三次大亂,北唐皇族都很受傷。第一次,是三十年前的兵變,皇族那一次死的不多,但也不少,因而被波及,被冷落的不少。
第二次是十四年前的叛亂,唐帝下旨,凡是參與和捲入叛亂的皇室和外戚,悉數被株連,光砍頭就砍了三天三夜。
第三次,就是今次了。
仔細說起來,外人和自己人,無不感慨,北唐皇族真真倒黴透了。短短三十年,三次大事件,讓北唐皇族死傷殆盡。
北唐四百年,皇族成員不算太多,經過這三次,基本上所有主要成員都死光了。剩下的小魚小蝦,也基本沒什麼好說的。
然,最要命的是,今次死的人當中,包括六皇子。
六皇子被殺,七皇子失蹤。
從唐帝數,往上三代,往下三代,基本在三次變亂中死光了。根本沒人,也沒有資格繼承皇位。
北唐繼承人的問題,迅速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
北唐和王策聯袂,已露千古霸業的曙光。
南北之戰,王策統軍擊敗上陽北方軍,北唐一戰取得最要緊的霸權和氣勢,擊敗上陽一統東洲,是指日可待。
偏偏這時,發生了京城之亂。
唐帝老了,身體一直很差。誰能在未來,繼承北唐?
對於很多國家來說,皇位之爭,往往是一個從上而下的變數,乃至引發變亂,也不是什麼稀罕事。西梁就是因皇位之爭,內亂不絕,才被北唐輕鬆吞併。
放在今時今日的北唐,卻不是爭不爭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繼承人的問題。
唐帝有七個兒子,二皇子,大皇子和五皇子,三十年前,陸續因病去世。當然,是不是病死的,那就沒必要探究了。
三皇子在十四年前,參與叛亂,自縊而死。
去年,四皇子在前線巡查,被大世軍率高手突擊反攻得手,四皇子和皇族武宗唐正珏因而身死,引發唐帝震怒,以此為藉口易帥,王策失蹤數年後,再次華麗登場。
就剩下年紀比王策大一點的六皇子,以及大約二十歲上下的七皇子。
京城之亂,六皇子被殺,七皇子莫名失蹤。
從唐帝數,往上三代,往下三代,直系皇族在三十年來的三次再難中,斷續的死光。
不是爭不爭皇位,而是根本沒有候選人了。
剩下的皇族成員,和唐帝的血脈相隔太遠了,凡是有本事,有能力的,在過去三次的變亂中,都陸續冒頭死光光了。剩下來的,血緣又遠,又無能,根本不能指望。
京城之亂後,唐帝無法再繼續巡視,下令迴轉京城。
唐帝還在返回的路上,北唐皇族和官員,都已在惶惶不安,發出了各種聲音,一邊善後一邊也在私下討論繼承人這個最核心的問題。
北唐局勢大好,甚至隱隱足以抗衡大律。可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繼承人,所有好局面,都將在唐帝死後,毀於一旦。
誰能繼承北唐皇位?
沒人敢公然討論這個,但私下裡,卻終於還是有人提出了這一個皇位繼承人選。
王策!
……
東北,風雪肆虐。
“七皇子失蹤。”
王策輕柔的嚥下笑聲,也許因為七皇子以前年紀太小,很少有人會去注意這個最小的皇子。
唐帝一直老,一直身體差,卻又一直沒死。四皇子和六皇子的年紀漸漸大了,年紀大,就不太適合繼承皇位。也是因此,年輕的七皇子這兩年,才漸漸被注意。
王大年垂首,沒敢看王策,他低聲道:“大人,內閣要求兩衙,必須加派人手搜尋七皇子的……下落。你看我們該怎麼辦?”
特務集團只忠於,也只服從皇帝,內閣無權下令,只能說是協商和要求。沒辦法,皇權被限制太大,皇帝有必要維持皇權威嚴,各國的各大勢力,都預設皇帝在特務集團這個領域的話語權,不會輕易干涉。
不過,王大年話語中的忐忑,不是因為內閣的要求。
王策笑笑:“找,為什麼不找,大年,你怕什麼?怕我不想找七皇子?”王大年嘿嘿乾笑,沒敢吱聲。
京城高官中,已經有人私下提出王策了。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