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身為群臣之首的老太傅二話不說首先站了出來,“老臣有話要說。”
“準!”皇上微一抬手,臉上泛起不易察覺的笑意。
看起來皇上是要群臣用車輪戰來說服自己了,清歌暗覺好笑,論起辯才,他不多話並不代表他說不過他們吧,既然如此,就讓他們知道常常代表天日的外交與他國談判的睿王到底有什麼本事吧!
“謝皇上!”規規矩矩地謝過皇上,太傅轉頭面對清歌,一臉正氣凜然,目光如炬,炯炯有神,“老臣斗膽質問王爺,王爺置家國於不顧,是將自己的身份放在了何處?將先帝的意願放在了何處?將忠孝二字放在了何處?”
連珠炮般正直剛硬的三個問句,讓群臣心底頓時喝彩,連清歌也不由得升起敬意,也只有這位一心為國為民的老太傅,才有這般質問自己的理直氣壯的本錢。
清歌什麼辯解的話都沒有說,也深深地給周太傅作了一揖,“太傅一生為國為民,清歌十分敬重,請太傅受清歌一拜!”
太傅,朝臣,甚至連同皇上,都被清歌的舉動弄得怔住了。
“太傅的一片赤膽忠心,當為天下人的楷模!”清歌真誠地道。
太傅的老眼中閃過一抹溼意。
“清歌身為睿王,時刻不敢忘記身負的重任,追隨皇上一路走到今天,雖不敢說有些許功勞,但也自認盡了一位皇子應盡的義務,更盡了一位兄弟對兄長的全部支援信任之心;先帝下達遺旨時,清歌不但在場,也沒有拒絕先帝的善意,因為清歌心裡明白,以那時候的天日政治環境,先帝的遺旨無疑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那時候最好的不代表永遠是最適合天日發展的,清歌心裡有先帝,但清歌心裡更應該有天日;所謂忠孝,先忠而後孝,清歌正式照著這個為人臣的規矩認真考慮,清歌已盡忠,正欲退隱以盡孝,先帝九泉之下,必然能理解做兒子的一片心。”
按照周太傅問題的順序,清歌逐條回答,從容不迫,句句入情入理,不卑不亢,群臣面面相覷,陷入短暫的沉默。
太傅怔怔地看著清歌,清歌的那句“退隱以盡孝”,太傅雖老卻不糊塗,自然聽出了話外音,否則豈能穩坐群臣之首的位置數十年不曾動搖?也就是說,如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