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潘寶山搖搖頭,“以前就沒來喝過茶,現在也不能,要不人家會說當了鄉長架子就大了,我看還是先工作,走,上車,帶我仔細看看斜溝村的土地情況。”
“哪方面的?”魯成升問,“生產用地?”
“方方面面都看。”老王一旁說,“包括居住生活用地,還有荒廢沒利用起來的。”
“哦,老王不陌生吧。”潘寶山對魯成升說,“以前也經常下村的,現在是農經站站長。”
“哦,王站長好!”魯成升上前握手。
老王還有點不習慣,卻也還把得住,比較得體地伸出手來,“魯書記好。”
“行了,閒話以後再說,趕緊上車到處轉轉。”潘寶山說,“魯書記,我已經揣摩過了,斜溝村很適合搞日光溫室大棚菜,無論是從自然條件看,還是從運輸便利的角度講,都很合適。”
“要是能興起來當然是好!”魯成升說,“不過潘鄉長,推行起來怕是要有點難度,咱們村有兩家搞溫室大棚蔬菜的,個個半死不活,現在要大規模推廣,恐怕時機有點不對。”
“走,先去看看。”潘寶山一揮手,魯成升立刻上車帶路。
車子在一個小路口停下,潘寶山下車後在魯成升指引下,拐了兩個小彎,看到了三四個“弓形”塑膠棚。
“這就是大棚蔬菜種植?”潘寶山笑笑。
“是啊,以前多些,有七八個。”魯成升惋惜地說,“以前種多了有時賣不出去,種少了又增加成本,來回顛騰,就撤了幾個。”
“現有的幾個棚子有沒有效益?”潘寶山問。
“勉強吧,跟種地差不多,就是少出點力氣。潘鄉長,你要是有興趣,我帶你進去看看。”
“這還用看嘛,根本就談不上溫室種植。”老王插話說,“說白了就是彎了個架子,上面蒙一層塑膠布,還不能正真算是溫室大棚。真正的溫室大棚,不說要正兒八經的支架,但是從室溫控制上就有一套,並不是說溫度越高越好,還要透過棚子視窗來調節氣溫。”
“王站長,那樣當然那是好,但成本高啊。”魯成升說。
“成本高點看得見,但只要規模化起來,產出量也是很客觀的。”老王說,“總之收益會走高。”
“說是這麼說,可老百姓心裡沒底,不知道能不能調動起積極性來。”魯成升有點為難,“眼下看,對種植溫室大棚蔬菜的事,就連我也不底實,棚子怎麼建,還有日常的管理,咱們可沒那水平,萬一種的菜招了蟲子怎麼辦。最重要的是,種出的菜怎麼賣,就咱們鄉集市上能賣多少,周圍的集市也不怎麼地,總不能放在割地裡讓人偷吧。”
“魯書記,那是以前的路子,弊端太多。現在要搞就搞規模化、上水平,以前就跟單打獨鬥似的,跟不上形勢。”潘寶山說,“你還是先帶我把村裡的地況瞭解下吧,路上我慢慢跟你講,絕對讓你心裡透亮。”
魯成升馬上帶潘寶山圍著村裡的生產用地轉了一圈,潘寶山看中了一片拐角地,大概有幾百畝。
“先拿這塊做示範,保證不出今年,村裡就能興起風來。”潘寶山信心十足,“到時別說幾百畝了,幾千畝上萬畝都有可能,那會兒就可以建成設施蔬菜基地。咱們福祥縣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一個了,我瞭解過,效益很好。”
“關鍵是開頭難吶。”魯成升眉頭不開,他還擔心推廣的事。
“魯書記,就你鋼材所說的那些擔憂,我現在給你一一解答。”潘寶山說,“設施方面,由王站長負責相對統一規劃一下,用多粗的鋼管、多厚的塑膠布,還有蔬菜品種的選擇也有王站長他們統一辦理,你們只管聽指揮幹就行。”
“有沒有技術指導?”魯成升問。
“當然有,病蟲害可不是小問題,弄不好就折大本。”潘寶山說,“那些事農技中心會解決,到時我讓他們列個詳細的計劃,從下種、下苗開始,直到最後成熟,各個環節都有相應指導。對出現的病蟲害,也會及時採取措施。”
“收不收費?”
“技術指導不收費,而且絕對周到。”潘寶山說,“馬上我就擬一個科技入戶工程專案,以鄉里的科技助農服務隊為主,再邀請縣裡的農技專家適當指導,到時候和菜農結成幫扶對子,經常開展一些科技種植啊、管理技術培訓啊方面的活動,實實在在地把蔬菜種植方面的一些新技術、新成果送到農民家門口!”
“嘿喲,要真是那樣就好了!”魯成升有了信心,“我敢保證,村民的積極性絕對能上去!只要上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