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經得起推敲的人物。他不僅在政治上、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生活中更是一個孝悌的楷模,在對待自己兄長的每一個細節上,都體現出他對兄長無微不至的關懷。英雄做事可以不拘小節,但是偉人卻肯定不會輸在小節上。
邵雍與《孝父母三十二章》
邵雍(1011~1077),字堯夫,又稱安樂先生、百源先生,諡康節,後世稱邵康節,與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並稱北宋五子,是北宋理學家。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等。邵雍在其他方面也頗有建樹,涉獵廣泛,而且“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生遊歷了很多地方,對地理人文有很深的造詣。當時的名流都很敬重他,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人,曾集資為他買了一所園宅,題名為“安樂窩”。
另外,其他的北宋五子卻沒有一個像他那樣,留下專著討論孝,關注孝文化的傳播,注重孝淨化社會風氣的作用。邵雍的《孝父母三十二章》和《孝悌歌》就是專門討論孝的。《孝父母三十二章》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從小孩出生一直寫到父母去世,把每個階段孩子的成長、父母的付出都表述得非常清楚。“如何容易得三年,受怕擔驚有萬千。兒若病時心更病,何曾一刻得安然。可嘆爹孃手內貧,要穿要用懶求人。勸君六飯三茶外,還要供幾許錢。”從中可以看出邵雍的《孝父母三十二章》是非常通俗易懂的。體現了邵雍與當時理學家的不同,他更加關注人民的日常生活。
邵雍還是一個孝子,雖然留下的文獻沒有記載邵雍怎麼對待父母的文字,但是記載中有他在父母的喪禮上哀悔盡禮的說法,合乎當時禮制所規定的孝道禮節。
孝之美—三才章第七(4)
在古代烏鴉被視為孝鳥,據記載,邵雍的出生就和烏鴉有關。一次,邵雍的母親在山腳下走,這時雲霧繚繞,看見山上有黑猩猩,於是李夫人有了身孕,懷上的就是邵雍。當李夫人生邵雍時候,慈烏滿庭,被人們認為是喜慶的瑞氣。這說明了邵雍一出生,就和孝道扯上了關係,長大後,他也是身體力行,在孝道上作為一個模範,著述宣傳孝道。
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
【經言札記】
道的本源,是順乎天地的經義,應乎民眾的心理。把孝道作為國君教化民眾的行為規範,不但可以使教化推行起來變得容易,就是對於政治,也起了極大的幫助作用。所以,聖人告訴我們“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政教如此神速發展,還有什麼話說?前代的君王都深諳孝道的妙用,以身作則,率先倡導。所以,不管你身居何位,哪怕是一國之君,只要身體力行,就都會被民眾敬慕瞻仰。
【故事演繹】
李信換頭
陳留信義有個叫李信的,從小就非常孝順長輩。到了他38歲那年,有一天,半夜夢見小鬼來取命,把他帶到陰司依法處分。正好經過閻王面前,李信對閻王訴說道:“李信自小喪父,與老母相依為命。既然命已盡了,哪敢有什麼違抗。只是老母年邁,李信死後,無人照看,但請大王能開恩,讓我死在母親之後。”
閻王問旁邊鬼使:“李信母親的壽命有多少?”鬼使說:“有九十歲,還有二十七年。”閻王說:“只有二十七年,放李信回去吧。”鬼使說:“像李信這樣的,天下不知有多少,今天若放了他,以後遇到
同樣的例子就麻煩了。”閻王聽了有理,就仍判李信從死。眾鬼使恨李信上訴,就馬上截了他的頭和手,扔在鍋裡煮。正好閻王又
派人來,卻是要放李信回去,侍奉老母。鬼使對李信說:“你的頭和手已在鍋中煮壞了,沒法再撈起來,暫且借別人的頭和手,等見過閻王再來換好的頭和手,千萬不要這樣就走了。現在事急,只能先給你胡人的頭和手了。”
李信一聽能回去,非常歡喜,見過閻王后就回去了,忘了去換好的頭和手。李信一夢醒來,頭和手都是胡人的,他十分煩惱,對身邊的妻子說:“你聽得出我的聲音嗎?”
妻子說:“聲音與平時一樣呀,沒有不對。”李信又說:“昨夜我夢見一樁怪事,你早上起來時,用被子把我頭臉罩住。要送飯來,就放在床前;出去時關好門,我自己就會起來吃。”
到了早晨,妻子依從李信的話,用被子把他蓋好就走了。等到送飯來時,問李通道:“有什麼怪事?”一邊說著就把被子掀開了,只見一個胡人睡在裡面。妻子大驚失色,急忙告知婆婆。婆婆拿起棒槌就打李信的頭,絲毫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