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久負盛名的素饌名菜。先將香椿用鹽稍醃後,外面掛上雞蛋麵糊,炸成魚狀,蘸花椒鹽吃。此菜外皮金黃,香椿碧綠,芳香濃郁,別有風味。
香椿入藥,其藥用價值較高。中醫認為,香椿性味辛、甘、苦、平,具有清熱解毒、化溼殺蟲的作用,適合腸炎、痢疾、尿道炎、子宮炎、疔、疽、漆瘡、疥瘡、斑禿等患者食用或外用。
竹筍
即竹的嫩莖,古人又稱之為“竹萌”、“竹胎”。自古以來,竹筍被列為“蔬中第一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竹筍可分為冬筍、春筍、鞭筍三類。陽春三月,細雨霏霏,青翠竹林,春筍紛紛破土而出。春筍為斑竹、百家竹春季生長的嫩筍,色白、質嫩、味美。春筍不僅肉質豐脆,味香醇甜,且營養豐富,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蛋白質、脂肪、糖類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鐵、鈣、磷等礦物質,所含氨基酸高達16~18種,筍中還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對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腸癌及痔瘡均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春筍作為佳蔬入饌,燒、炒、煮、燉、燜、煨皆成佳餚。由於它有吸收其他食物的鮮味的特點,所以,既可與肉、禽及海鮮等葷料合烹,也可輔以食用菌、葉菜類等素菜合燒,如筍炒肉絲、海鮮炒筍、蘑菇筍片及火腿鮮筍湯等。 txt小說上傳分享
春季要防春寒(9)
春筍又是一種很有療效的良藥。中醫認為,春筍味甘性寒,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和“清腸、透毒、解醒、發痘疹”及“主消渴、利水道、益氣”等功效。歷代中醫常用竹筍治療保健。如用春筍燒肉,可滋陰益血;芝麻油燜春筍,能化痰消食。小兒患麻疹,可用嫩筍尖做湯食用,能透發出疹,縮短病程,若與鯽魚同燉,飲湯更佳。用春筍可煮粥、拌食,有解酒作用。春筍還具有吸附脂肪、促進食物消化的功能,常食對單純性肥胖者也大有裨益。
黃豆芽
春天風大、乾燥,人們的活動量不斷地增加,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B12,就很容易患唇炎、口角炎等疾病。黃豆芽是一種含維生素B12豐富的蔬菜,春季乍暖還寒時,很多新鮮蔬菜還未上市,黃豆芽可謂家常菜餚,既經濟又有營養價值,經常食用黃豆芽,可以防治維生素B12缺乏症。
購買黃豆芽,以選擇剛露頭的黃豆芽為好。因為,黃豆芽長得過長,維生素B12的含量會減少。在烹飪過程中,應注意將黃豆芽炒熟,並加上適量的醋,以便維生素B12少受損失。
春季宜吃的野菜
仲春時節,正值各種既具營養又有療疾作用的野菜繁茂榮盛之時,如薺菜、馬齒莧、魚腥草、蕨菜、竹筍、香椿等野菜,應不失時機地採食。
薺菜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每至清明節前後,薺菜莖葉鮮嫩,是採集的大好時節。薺菜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糖類、無機鹽類及鈣、磷、鉀、鐵、錳等多種有益成分。薺菜的吃法多種多樣,無論炒、煮、燉、煎、還是做餡做湯,或做成春捲,吃起來皆清香可口,鮮而不俗,別有一番風味。
馬蘭頭
馬蘭頭,又名路邊菊、雞兒腸、紅梗菜等。馬蘭頭有白梗、紅梗之分,以紅梗為佳。中醫認為,馬蘭頭性平,味甘,微寒,具有養肝血,清肝火,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也有較好的補血和明目作用。適合肝炎、高血壓、眼底出血、青光眼、目赤脹痛等症患者服用。尤其對青光眼、目赤脹痛效果更好。
在春季裡,馬蘭頭的服食方法是很多的。如可以用來製作涼拌菜,亦可以用來做餡包餃子,曬乾後,還可以同肉一起燒成美味可口的菜餚。如果用於明目,可與豬肝炒食。若目赤脹痛,可以用*腦各半,製成涼拌菜。
*腦
*腦,又名*郎、*頭,即野*的嫩苗。中醫認為,*腦性平,味甘微苦,用水煮沸後,則味不苦。具有清肝明目和良好的解毒作用。適合高血壓、大便秘結、目赤腫痛等症患者食用,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在春季裡,*腦涼拌、熱炒、煮湯皆可。
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乳漿草、古古丁等。中醫認為,蒲公英性味苦微甘,無毒。具有清熱解毒,強筋壯骨的功效。適合肝炎轉氨酶升高、膽囊炎、赤眼、乳病(急性乳腺炎)等疾病患者食用,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茵陳蒿
茵陳蒿為一年生菊科植物。中醫認為,茵陳蒿性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