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吧。作為我們感情豐富又憂心忡忡,甚至還貪得無厭的人類,無法像貓那麼自在,一輩子都上滿發條也就在所難免了。2007…05…31
評論:
于丹教授說過一個概念挺有意思:人類有種行為叫“非愛行為”,也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的人進行非愛性掠奪。這種形為往往發生在夫妻、戀人之間、長輩孩子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人之間。
這個定義來的太及時了,一針見血點破許多“愛和痛苦”的困惑,值得細細揣摩。(不垢不淨)
其實也想停下來活得簡單和自然,但由於慣性的作用,更有太多的無奈,真的不知道為了什麼這麼奔命,只是活給別人看而已吧。(還好)
發條滿滿未必是一種貪得無厭,人也未必都是虛偽的。
活著,總是有一種意義的。貓有貓的快樂,人有人的樂趣。(千江月)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不由得想起了侯耀文等英年早逝的大腕們,人要量力行事,不可恃才傲物。夸父逐日,日沒追上,落得個身死的下場,可惜可憐可悲!(過客)
我們的發條為什麼總上的滿滿的?(2)
覃賢茂點評:
網友不垢不淨轉述于丹教授關於非愛行為的概念,這讓我想起南懷瑾先生在《易經雜說》裡談到的“恩生於害”的這句話。
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恩和害,這看上去是兩件矛盾對立的事情,但它們往往卻可以互相的轉化,像生相倚。
蕭然兄評說,現在的有些人,似乎永不知足,發條上的太緊太滿,掙的錢不僅僅要自己夠用,還要考慮到子子孫孫。
中國古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也不過三代。所以人類的貪心永不知滿足,真是又愚蠢又可笑,說起來還不如某些動物。
即時放下,隨時解脫。蕭然兄的潛臺詞在為我們大家敲醒著警鐘。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大師”帶來的煩惱(1)
人家許仙心甘情願娶蛇精,你非要吃飽撐的多管閒事,結果到是把人家拆了,也把白蛇壓在了塔下,可自己也躲到了螃蟹殼裡,要到螃蟹絕種,才能出來。對於如此多事的和尚,魯訊送的兩個字最解氣:“活該”!(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