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先生可是個工作狂,對科學深愛和執迷。他並沒有回答,死亡,意味著不能工作,或者不能再追求科學,而是說了他最喜歡的消遣。細想想,他真不愧是位智者。”
“謝謝雨婷的提醒。聽六思說話,真要六思才行。”
“工作是為了活著。活著是為了工作。這是兩種不同的思想,我想選擇後者的要比前者快樂的多。”
“大家不都是為了生活才工作嗎?”
“是的。但是工作的態度不同啊!工作在人生中佔重大的比例。你是認為工作既生活呢?還是工作就是工作呢?”
“你說的這些,我都懂。但我無法做到,不能從工作中找到樂趣,無法喜歡上這份工作。”
“你剛才描述了你的工作環境和內容,我想我也做不到。活,為著什麼?我不知道活著是為了做什麼?但我一直都清醒的知道活著唯一不能做的事情是什麼?”
“是什麼呢?”
“活著,唯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自殺。包括那些違法違紀犯罪等同於自殺的事情,也包括那些吸菸酗酒虐待自己的慢性自殺,還包括那些頹廢墮落自暴自棄相當於自殺的行為。”
“你說的很好。難道,從我們的交流中,你發覺我有輕生的念頭嗎?我可沒有啊!”
“當然沒有。我覺得你沒有善待自己!為什麼硬逼著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呢?”
“還不是為了錢,為了生活。”
“但是,你可以換份你喜歡的工作啊!”
“哪有說的這麼容易。”
“邊做邊找,機會總會有的。”
“一直也是這樣做著,但不知機會猴年馬月才能到來。”
“活,為著什麼?我想聽聽你的答案。”
“我不知道,不然怎麼會問你們。”
“有些人,活著是為了吃飯,這些人活得簡單而快樂。有些人,活著是為了孝敬父母和撫養子女,這些人活的充實安分。有些人活著是為了感知世界,這些人活的灑脫。有些人活著是為了理想,為了成就自己、回報社會,這些人多半活的很累。向你我這些多讀了兩年書的人,一定滋生了許多夢想,思想變得豐富,不是活著為了吃飯,而是吃飯為了活著。再不能向父輩們那般知足常樂、笑口常開,因為我們慾望太大追求太多。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錯誤的追求。怕髒、怕累、要雙休、要八小時工作制、還要高待遇。當然你們可以說我,你的工作倒體面,站著說話也不腰痛。其實,我也是在說我自己。雨婷姐,你認為,活,為著什麼呢?”
“我就不畫蛇添足了。這位朋友,不知聽了六思的這些話,你有什麼感觸?”
“活著,就是為了聽莫扎特!我們唯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自殺,包括慢性自殺、等同於自殺、相當於自殺的種種行為。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錯誤的追求。受益菲淺,真的。很想知道六思有多大歲數?”
“三十出頭。”
“不可能。你不是剛下學沒多久嗎?哦,你研究生畢業?”
“我八三年出生。”
10。擇業之難
他昨晚就想參與節目了,可惜沒打進熱線。他想告訴昨晚的那位青年:你比我強的多,你好歹還有份工作,是應該珍惜和知足的。他苦惱,自己是個啃老族,大學畢業近一年了,尚無工作。看著年邁的父母辛辛苦苦的賺錢養自己,實在難受,恨自己無能。現在十分消沉,幾乎足不出戶,無顏見鄰里親友。去年考研沒考上,現在正準備考公務員。對於公務員考試,他自己給自己打退堂鼓,即使比試過了,面試又怎麼過。
這些,是他在跟雨婷姐的交流中道出來的。
“同學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到底是我們上了大學,還是大學上了我們!”
“這句話影響不太好,以後咱們別再節目裡說了。”
“六思,終於聽到你的聲音了。”
“我剛才一直在聆聽和思考。你目前的處境,我也經歷過。多讀了兩年書,就是麻煩!若不然,超市的理貨、防損、保安是可以做的,飯店的服務生商場的勤雜工也是可以做的,甚至刷車、裝卸、建築小工也可以做。工資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體面,不然,人家會說。怪只怪我們多唸了兩年書,怪又怪我們唸的書還不夠。對吧?”
“你真說到我心裡去了。”
“這是我當年的親身感受。在家門口,這個臉我是拉不下來。在外地,這些工作說不準會做。於是我出去了。有沒有想過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