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竺法蘭於這座中土寶剎“對千年之喬木,納萬代之芬芳”,神思靜慮,譯經佈道。繼永平十一年他們在白馬寺完成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四十二章經》後,又於嵩山大法王陸續譯出幾種小乘佛教的早期經典。漢明帝篤信佛教。大法王寺建成後,由於嵩山地處京畿,往來方便,明帝及隨從官員多次親臨道場,聽經拜佛。明帝還下令,新任命的官員,不論職位高低,都必須到大法王寺聽經學法後方可上任。
佛教猶如一粒從西方飄來的種子,首先在嵩洛之間紮下了根。
東漢末年,大乘佛教傳入嵩洛。“乘”是乘載,小乘佛教說的是自我解脫,崇拜的是羅漢,大乘佛教講的是普渡眾生,崇拜的是菩薩。除了目的有差異,修行的方式上,大乘也比較簡便。隨著大乘佛經傳入,佛教的影響開始波及民間。三國時期,嵩洛間出了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正式受戒出家的漢族僧人,他就是朱士行。
出生於嵩山南麓潁川的朱士行,在嵩洛出家之後,以弘傳佛教大法為己任,專心於佛教理論的研究。當時風行的大乘經典尚質簡約,很多觀點實際上沒有講清楚。他因此“誓志捐身,遠求大本”,於魏甘露五年從嵩洛出發,開始他的西行壯舉。
在於闐,朱士行抄取了九十品《般若經》梵文字,於西晉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護送經卷回洛陽。十年之後,由精通梵漢兩語的天竺僧人竺叔蘭和學識淵博的西域僧人無羅叉兩人譯出,稱《放光般若經》,共二十卷。
當《放光般若經》在漢地大為風行之時,朱士行仍在於闐,最後以八十歲高齡為求法而客死他鄉。《梁高僧傳》說他死時有異相,火化後,“薪盡火滅,屍猶能全”,後唸誦咒語,骨架才散碎,其弟子們聚骨造塔以供養。北魏太和二十年,即公元496年,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寂靜的山林中矗立起一座寺院,這便是日後聲名顯赫的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落跡傳教而興建的。但少林寺的名揚天下,卻緣於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達摩。
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後,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達摩不辭艱辛,從南天竺國渡海來到東土,開始了禪宗在中華大地上的傳播。”
(PS: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一章)
推薦、收藏,都是我的動力。推薦《金庸魔獸紅警大亂世》。
感謝您支援本書,編輯簡訊“YGF115022”傳送至8828,為《紅警之新中國之崛起》投20票,並獲得500起點幣!
感謝您支援本書,編輯簡訊“YGF122397”傳送至8828,為《金庸魔獸紅警大亂世》投20票,並獲得500起點幣!
………【第八章 少林寺(下)】………
《金庸魔獸紅警大亂世》
作者:鐵血歷史風雲幻想者
第一部金庸世界
第一卷初出江湖
第八章少林寺(下)
謝謝大家的支援,本書不會TJ,本人已經完成大綱,我會努力更新的。如果有什麼意見,可以儘管提出來,我會改正的,推薦新書《紅警之新中國之崛起》。
接上一章
張君寶又說:“人們說起禪宗時,往往會用一派“本地風光”來表達對禪宗的印象。佛教的文化淵源在印度,而禪宗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淵源在嵩山,在被譽為“禪宗祖庭”的少林寺。
達摩首先到了金陵,一月之後來到永寧寺,只見那九級浮屠“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贊嘆,實是神功”,自稱活了一百五十歲,周遊列國,沒有見過如永寧寺這般精美的寺院,真是極盡佛的境界。於是,達摩口唱南無,合掌讚美不停,已經將心許與嵩洛。
離開永寧寺,達摩來到幾十裡外的嵩山少林寺,落跡於此,終日面壁。面壁似乎是一種追根窮源思來想去,也似乎是一種無言召喚和漫長等待。
這時候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聽說達摩大師住在少林寺,於是前往拜謁。
達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沒有氣餒。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無不歷盡艱難險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當自勉勵!”時置寒冬臘月,紛紛揚揚飄起漫天大雪。夜幕降臨,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動,天明積雪已沒過他的雙膝。達摩這時才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淚流滿面說道:“只願和尚慈悲,為我傳道。”達摩擔心神光只是一時衝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就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