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古人一直比較推崇清心寡慾的生活,道家更是如此,大家可能還記得《倚天屠龍記》中所描寫的張三丰真人居室中的佈置,張真人作為武林中的頂尖兒高手,當然不會“設得是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聯珠帳”,但也不像一般的“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大豪一樣金碧輝煌,雕龍飾鳳,或者座位上鋪上老虎皮什麼的。他的住處只是:“但見板桌上一把茶壺,一隻茶杯,地下一個蒲團,壁上掛著一柄木劍,此外一無所有。桌上地下,積滿灰塵。”這樣的居室,一般人覺得簡陋乏味至極,卻正是清心靜思的修道之人所喜歡的環境。張真人自己寫過《一掃光道情十二首》,其中之一就說:“一掃光,照見真,拍拍滿懷都是春。玉非寶,珠非珍,北邙路兒不隨身。有象有形皆是假,無聲無臭始為真”,按筆者的理解,也是講清心寡慾,不為外物所迷,返樸歸真的意思。
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慾(2)
我們再來看一下道家經典中的“十二少、十二多”之說。這個可能大家先是從《神鵰俠侶》中瞭解到的,起碼筆者就是先從這本金庸小說中看到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說:“那古墓派玉女功養生修煉,有‘十二少、十二多’的正反要訣:‘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怠,多念則精散,多欲則智損,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促,多笑則肝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焦煎無寧。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小龍女自幼修為,無喜無樂,無思無慮,功力之純,即是師祖林朝英亦有所不及。”
因此小龍女貌如天仙,雖比楊過大,卻顯得比楊過還年輕,看來這“十二少、十二多”比“融合東方草本精華與西方尖端科技”的玉蘭油淨白瑩採系列還要強得多啊。其實這“十二少、十二多”正是清心寡慾四個字的具體而微的形式而已。
這“十二少、十二多”並非金庸先生所創,其實是道家經典《小有經》中的,在該經中除了前面金庸先生引用過的那一段外,緊接著還有如下的文字:無多者,幾乎真人大計。奢懶者壽,慳靳者夭,放散劬勞之異也。田夫壽,膏梁夭,嗜慾多少之驗也。處士少疾,遊子多患,事務繁簡之殊也。故俗人競利,道士罕營。胡昭曰:目不欲視不正之色,耳不欲聽醜穢之言,鼻不欲向羶腥之氣,口不欲嘗毒辣之味,心不欲謀欺詐之事,此辱神損壽。又居常而嘆息,晨夜而吟嘯不止,來邪也。夫常人不得無慾,又復不得無事,但當和心少念,靜慮,先去亂神犯性之事,此則嗇神之一術也。這段文字說得也很精闢,大意說,過度經營、過度驕奢的人多數都不能長壽。所以要清心寡慾處世。但是一般人不可能完全無慾求,又不可能一點事務沒有,但是應該儘量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減少一些欲態。
唐代藥王孫思邈在他的醫著裡也同樣提到過這“十二少、十二多”,並指出,長壽對大多數人而言有“五難”:
一、名利難去,
二、喜怒難除,
三、聲色難斷,
四、滋味難絕
五、神慮難散。
《黃帝內經·素問》也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是這個道理,道家其實對於養生修身有一大套自己的理論,涉及到了道家內功心法的部分,我們放在“繕性養生”一篇細談。
但我們現在社會中,物慾橫流,要做到“清心寡慾”四字卻越發地不容易。老子說:“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但我們現在一出門,到處是“可欲”之事:
街上跑著豪華的車子,像賓利旗艦版的雅緻Mulliner728,筆者有生以來掙得錢都不夠買車上的一副窗簾,就算是寶馬、賓士之類也讓人眼熱心饞;廣告牌的熱情語句提醒你入住他們的情景花園洋房類別墅,但其價格卻是一般的工薪者幾輩人都成為“房奴”也難以如願;街上有很多風情萬種、豐胸美臀的美眉,但如果你不趁前面那兩樣,恐怕她們也不會正眼瞧你。琳琅滿目的超市裡有十幾萬一件的傑尼亞西服,有一萬多元的LV旅行箱包,也有幾千元一支的雪茄,七萬美元一磅的咖啡……如果你只有看著的份兒,你就越看越覺得自卑,在豪華的都市裡總覺得自己的錢少,總覺得自己無能無力。因為現代社會中流行的信條就是:世界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有錢,最恥辱的莫過於貧窮!你買不起以上的東西,你就是恥辱低下的,別說美眉們看不起你,你自己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