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不會被困扃。
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
別人的言論有長處就吸收。
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別人的言論有害處就回避。
故介蟲之捍也,必以堅厚;
介蟲的強悍來源於它的堅殼;
螫蟲之動也,必以毒螫。
蠍子的橫行依賴於它的毒刺。
故禽獸知用其長,而談者亦知其用而用也。
動物尚且如此,遊說的人就更應該知道揚長補短了。
筆者感悟
鬼谷子闡述了一箇中國人重要的哲學思想“揚長避短”。
中國人常掛在嘴邊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山更比一山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長補短”等等,都蘊含著這種“揚長避短”的哲學思想。
人們所希望的無非是:“出言希望別人喜歡聽,辦事希望能夠成功。”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要做到卻是非常之難,因為一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優點都具備,聖人也是如此。
所以真正大智慧的人,不是自己都面面俱到,什麼優點都具備,而是他們具有把具有各種優點的人集合起來的能力,讓每一個人都發揮他們的長處,這樣諸多長處的集合,就組成了聖人的素質了。
所以大智慧的人會迴避自己的短促,而採納別人的長處;會迴避自己笨拙的地方而採用別人的專業特長;正因為他們做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從來不會陷入困扃的境地,他們總能隨心所欲的辦成他們想要辦成的事。“揚別人的長,避自己的短。”這就是聖人之所以能夠成為聖人的原因。 。 想看書來
小偷退兵
小偷退兵
子發是楚國的一位將領,他很注意有一技之長的人,善於利用這些人的長處為自己服務。楚國有一位擅偷竊的人聽說了這件事,便去投靠子發,小偷對子發說:“聽說您願起用有技藝的人,我是個小偷,以前不務正業,如果您能收留我,我願為您當差,以我的技藝為您服務。”
子發聽小偷這麼說,又見他滿臉誠意,很是高興,連忙從座位上起身,對小偷以禮相待,竟連腰帶也顧不上繫緊、帽子也來不及戴端正。小偷見子發果然是真心,簡直是受寵若驚了。
子發手下的官員、侍從們都勸諫說:“小偷是天下的盜賊,為人們所不齒,您怎麼對他如此尊重?”
子發擺擺手說:“你們一時難以理解,以後就會明白的,我自有道理。”
適逢齊國興兵攻打楚國,楚王派子發率軍隊前去迎戰齊兵。結果,連續交鋒3 次,楚軍都敗下陣來。
軍帳內,子發召集大小將領商議退齊兵的策略,將領們想了好多計策,個個忠誠無比,可是對擊退齊兵卻一籌莫展,而齊兵反而愈戰愈強。
面對緊張的形勢,那個小偷來到帳前求見,主動請纓。小偷說:“我有個辦法,請讓我去試試吧。”子發同意了。
夜間,小偷溜進齊軍營內,神不知鬼不覺地將齊將首領的帷帳偷了出來,回到楚營交給子發。子發便派了一個使者將帷帳送還齊營並對齊軍說:“我們有一個士兵出去砍柴,得到了將軍的帷帳,現特前來送還。”齊兵面面相覷,目瞪口呆。
第二天,小偷又潛進齊營,取回齊軍首領的枕頭。子發又派人送還。
第三天,小偷第三次進了齊營,取回來齊軍首領的頭髮簪子。子發第三次派人將簪子送還,這一回,齊軍首領驚恐萬分不知所措。齊軍營中議論紛紛,各級將領大為驚駭。於是,齊軍首領召集軍中將士們商議對策。首領對大家說:“今天再不退兵,楚軍只怕要取我的頭了!”將士們無言以對,首領立即下令撤軍。
齊軍終於退兵而走。楚營內大大嘉獎那個立功的小偷,眾將士無不佩服子發的用人之道。
鬼谷子說:“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子發寬闊的胸懷感動了小偷,小偷從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小偷,如果損害社會人民,的確該繩之以法;如果改邪歸正,把技藝特長用到有益的地方,有時也能幹出大事來。
雞鳴狗盜
雞鳴狗盜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