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的論斷。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節:內楗
第二節:內楗
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以采邑。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筆者字面理解
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
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本質規律,這些內在本質規律,都是有一定客觀制約條件的,在客觀制約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人們才能適應這些規律,這是一個永遠都不可改變的法則,萬事萬物都貫穿始末,不可違背。
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以采邑。
在外交方面:或者因為志同道合而結交,或者結為酒肉朋友,或者因為財貨結交,或者因為賞賜封地而結交。
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子也;
總之只要我們摸清了別人的真實愛好,無論出入、親疏、去就、思求,都可以隨心所欲,辦成所有想辦的事。就好像用蚨母(一種蟲)血塗錢,可以引錢使歸一樣。
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出無障礙,入無徵兆,獨往獨來,沒有人可以阻擋。
筆者感悟
鬼谷子闡述了一種切入事物內部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切入的,但是要有一定的制約條件,在制約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才可以切入到事物的內部中。
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本質規律,這些內在本質規律,都是有一定客觀制約條件的,在客觀制約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人們才能適應這些規律,這是一個永遠都不可改變的法則,萬事萬物都貫穿始末,不可違背。“切入”和“制約條件”是辯證法關係,也就是說他們的關係是對立統一關係。
正反兩個方面中國人稱之為陰陽,陰陽雙方的平衡是動態的平衡。所謂陰陽的動態平衡,是指陰陽雙方的量的比例是不斷變化的但又穩定於正常限度之內的狀態,是動態的平衡,而非絕對的靜止。這並不是說在正常情況下,陰陽雙方不存在相互排斥,只是陰陽雙方的相互排斥在正常情況下表現不出來或表現不明顯,人們難以觀察到而已。維持這種平衡狀態的機制,是建立在陰陽的對立制約與互根互用基礎上的陰陽雙方在一定限度內的消長和轉化運動。陰陽雙方維持動態平衡的關係,在自然界標誌著氣候的正常變化,四時寒暑的正常更替,在人體標誌著生命活動的穩定、有序、協調。 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若一方過於強盛,則另一方過度抑制,可致其不足,一般稱為“制約太過”;若一方過於虛弱,則對另一方的抑制不足,可致其相對偏亢,一般稱為“制約不及”。如此則陰陽失去了相對平衡協調。
瞭解了這一套辯證法,我們就可以把它運用到人與人打交道的外交事務中去。人都是可以結交的,關鍵是看看制約條件是什麼。
志同道合就是一種制約條件,在這個制約條件下,志同道合的人就一定可以結交。酒肉美色也是一種制約條件,在這種制約條件下,就可以與酒色之徒交朋友。金錢與奇貨也是一種制約條件,在這種制約條件下,就可以與貪財之人交朋友。土地田宅也是一種制約條件,在這種制約條件下,就可以與貪婪之人交朋友。
總之只要我們摸清了別人的真實內心活動,就沒有切入不進去的!無論出入、親疏、去就、思求,都可以隨心所欲,辦成所有想辦的事。出無障礙,入無徵兆,獨往獨來,沒有人可以阻擋。
高山流水覓知音
高山流水覓知音
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被人們津津樂道了幾千年。
伯牙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琴家。荀子在《勸學篇》中說:“昔者匏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就是說匏巴彈瑟時,連水裡的魚都要越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時,正吃草料的馬也仰首而聽,高度評價了伯牙的演奏技術。
伯牙的成就來自其師成連的獨特教學方法,他年輕時跟成連學琴三年,技巧已經掌握,就是達不到精妙的地步。成連稱要帶他去見自己的老師,就把他帶到了蓬萊山,成連將伯牙留在山上,自己則乘船而歸。伯牙獨處山上,“近望無人,但聞海上汩沒崩澌之聲,山林杳冥,群鳥悲號,伯牙愴然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