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就是才滿六歲。這一天,正好是出門做傭人的姐姐們回家的日子。說到做傭人,當時阿信七歲,大姐虛歲剛剛十一歲,而二姐虛歲才只有九歲。兩個姐姐其實還都是孩子,卻要離開父母去別人家裡做傭人。如果把這樣的事情放在現在來看,完全是違反兒童福利法的。但那時才是明治時代晚期,大概是1870年的時候吧,哪裡有什麼兒童福利法呢?在窮困的農家,幼小的孩子出去做傭人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做傭人雖然掙不了幾粒米的工錢,但大人們圖的是少一張吃飯的嘴。
那時候的農民都是佃農,就是租種地主老爺家的地,等打下糧食之後,幾乎要把收成的一半交給地主,一家人就指望剩下的那點糧食過活了。要是遇到旱澇災年,莊稼歉收,那麼一家人的肚子都填不飽。就算不澇不旱,家口大的農戶,也很難讓全家人都吃飽。所以,家裡有一兩個孩子到外面當傭人,總還能省下一些口糧,這就是“少張吃飯的嘴”,這麼說確實太殘酷了些,但就是事實。
阿信家就是俗稱為“七畝半地”的佃農,租種了人家七畝半的田地。反正就那麼七畝多地,收成好的時候能打二十五草袋的米,要交出其中十三袋租糧,剩下的米就是全家人一年的口糧了,還要拿出一些來換必不可少的日用品,所以生計著實艱難。而且,當時已經有兩三年歉收了。
這一天,阿信一家圍坐著吃晚飯。母親憐愛地看著阿春和阿密兩個女兒,說:“娘對不住你們,好不容易回來一趟,也沒什麼好吃的,只有蘿蔔飯……”
阿春高高興興地說:“這就很好呀,能和家裡人一起飽飽地吃一頓蘿蔔飯,挺好的。”
“那麼說,在東家那裡,你們還是吃不飽?”
“娘,到哪兒都這樣的。”
二女兒阿密插話說:“我不怕吃不飽,我就想待在家裡。”
阿春瞪了妹妹一眼,責備道:“阿密……”阿藤臉上掠過痛苦的神色,柔聲對阿密說:“阿密,來,再吃一碗。”
這時小阿信也把空碗舉到母親的面前,吵著“我也要吃”,阿藤不禁十分為難。阿密瞧瞧阿信,對母親說:“我吃飽了,給阿信吃吧。”
老奶奶阿仲實在看不下去,自怨自艾地說:“都怨我,我要是還能幹活就好了!”
阿春親切地對奶奶說:“別這麼說,奶奶你的手不靈便了呀。”阿密也問:“奶奶還疼嗎?”
阿仲嘆道:“風溼病就是這樣,沒辦法啊!要是這隻手能好使,該有多好啊!”
阿春安慰奶奶說:“奶奶,你一輩子都在幹活,這個病就是累出來的,所以你得好好歇著。”
老奶奶努力地忍住眼淚。這時父親作造再也忍耐不住,騰地站了起來,走到灶間打稻草去了。阿春對著父親叫道:“爹,你也別太累了!”作造卻一聲不吭,狠狠地打著稻草,彷彿在拼命地抑制著什麼。
二女兒阿密從阿藤腿上抱過小弟弟,對母親說:“娘,你也快點吃吧!我來看著小弟弟。”她又轉過頭來看看奶奶,問:“奶奶,你不吃了?”
阿仲說道:“奶奶已經吃得很飽啦。”
阿藤起身收拾碗筷。阿密驚訝地問:“娘,你……”阿藤平靜地說:“等一會兒,娘再慢慢地吃點芋頭什麼的。”
第一章 一袋米(12)
阿春和阿密定定地望著母親,阿春的眼裡充滿了悲傷。而阿信還在狼吞虎嚥地吃著,小臉上洋溢著快活。阿春不由得感嘆道:“阿信呀,你還是個什麼也不懂的小孩子啊!”
阿信卻說:“四月,我就要去上學啦。我要和東屋的阿清一起去,阿清已經買了石板了,我也要買一個!”
聽阿信這麼說,阿春和阿密不由得面面相覷。阿藤悄悄地背轉過身,不忍正視她。阿信卻還在不依不饒地吵著:“哎,給我買嘛!”
大哥莊治厭惡地看了阿信一眼,喝道:“你在說什麼夢話!咱們這個破家……”
阿藤慌忙止住莊治:“莊治……”
莊治默默地閉上了嘴。阿藤的臉上滿是哀傷。只有阿信還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嚷嚷著“哎,給我買嘛”……
銀山溫泉的旅館裡,阿信正在給阿圭講述著自己幼年時的故事,想到當時自己還不懂得家裡人的艱難,也不知道日子的窮苦,不禁感慨萬分,“那時候,奶奶還不知道‘貧窮’這個東西啊!所以才……”
阿圭一直靜靜地聽著,這時候站起身來拿過話筒,說道:“我給家裡打個電話。爸爸現在應該還沒睡。”
阿信有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