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視語”應防止的幾個誤區(1)
胡西瑩
早期教育應該是全素質教育。早期識字閱讀是早期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手段之一,但絕不是全部。孩子身體的茁壯成長、心理的健康發展、優良性格的養成比早期識字閱讀更為重要。
嬰幼兒能識字的可行性使得許多家長躍躍欲試。但是,由於對早期識字的意義認識不足,結果一些家長走入了誤區,比較普遍的幾種情況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貪多求快
不少的人認為,孩子識字越早、越多就表示孩子越聰明,就是“神童”。於是,他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教孩子識字,盲目地追求識字的數量和速度;還有的為了製造轟動效應,讓一兩歲的孩子就認識四五千字,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雖然孩子的潛能很大,但過分追求識字的“量”,必然會有強化的成分,必然要佔用大量的時間,這就違背了早期識字教育的初衷和原則。識字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識字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早期閱讀。教育不是速成的,應該注重潛在效應、積累效應和長期效應。
正確的識字態度應該是:在沒有壓力和負擔的情況下,讓孩子自然識字閱讀。對於那些距離孩子的現實生活環境很遙遠或很難理解的偏字、難字及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連詞等,都不宜過早教給孩子認識。
另外,教育者還應該以正確的心態對待孩子之間的差異。由於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的不同,有的孩子識字敏感建立得比較快,有的則慢些,這是正常的,教育者切不可攀比。不要著急,更沒有必要去追求幾個月脫盲、一年認識幾千字的速成法。早期識字最重要的是培養興趣。因為中國漢字最常用的只有560個,常用的有802個,次常用的有1033個,總計才2400個,而它們卻佔了一般報刊用字的90%。所以,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只要教育者堅持不懈、日積月累,每一個四五歲的學齡前幼兒都能輕鬆掌握這些常用漢字,都能夠毫不費力的脫盲閱讀,實在沒有必要去刻意追求識字的數量和速度。
(二)枯燥灌輸
教幼兒識字不同於傳統的小學生識字,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幼兒識字主要以環境濡染,生活識字,遊戲識字,隨機識字為主,沒有計劃,沒有進度的要求,一切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並且只要求會認會說,不要求書寫。很多成|人不懂科學識字的方法,以自己傳統學習的經驗來教孩子識字,或讓孩子像小學生一樣坐好,一遍遍地重複,直到孩子認識為止。這種違背幼兒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的填鴨式灌輸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即使當時看到了一點成績,卻給孩子將來的學習埋下了不良的種子。
教育者應善於發現和引導孩子的興趣。孩子的探索能力都很強,特別是三歲前的幼兒,什麼都想嘗試,但興趣點既分散又很容易轉移。這時就需要教育者進行引導,既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又不能放任自流,讓孩子隨心所欲。在施教的過程中,切不可枯燥灌輸,要充分發揮賞識鼓勵的原則,萬萬不能說“你真笨!”“你看某某多聰明!”“不認識不能出去玩,不給買禮物!”“不許吃飯!”等一些要挾和消極的話語。
(三)把早期識字等同於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應該是全素質教育,是高素質人才的搖籃,是人生的奠基工程。早期識字閱讀是早期教育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手段之一,決不是全部。但是,現實中卻有相當一部分施教者,把早期識字當作早期教育的全部內容,認為教孩子識字了,就是進行科學的早期教育了,孩子將來就一定能成功,這種觀念是非常片面的。
多年來,早期識字一直存有爭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早期教育的實施者教育不全面。很多所謂的“早慧兒”很小的時候就能閱讀許多書,掌握不少同齡人很難掌握的知識,表現很突出,所以,大家對這種孩子期望值非常高,但是上學後,由於施教者教育的不全面,必將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早期的優勢慢慢失去,孩子的表現不像人們期望的那樣優秀,人們必然就會質疑早期識字教育的必要性。
據調查,個別少年大學生退學一般都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性格問題。很多早慧兒童智力非常出色,但性格卻沒有培養好,孤僻、高傲、自我意識過強,合作意識差、經不起失敗等等,這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教育者的問題。所以,孩子身體的茁壯成長、心理的健康發展、優良性格的養成比早期識字閱讀更為重要,不能顧此失彼,因為身體健康是生存的根本,心理健康是幸福的根本,良好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