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崇禎皇帝,也正如熱鍋上的螞蟻焦頭爛額,在他的御書房裡,在那空蕩蕩的大殿上,甩動著他兩隻長長的胳膊,照著他獨自發明出的,彷彿是後世暴走團一樣的步伐,正在想著眼前危險的局勢。
眼前危險的局勢已經不是火燒眉毛的清軍入關了,而是現在整個大明朝廷的政務運轉已經停擺了,六部黃了三,有一半以上能幹肯幹的官員全部棄官,這是整個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絕無僅有的一件大事情,這件事必須解決,否則自己這個皇帝真就成了光桿司令了。
“孫師傅,還得請您老親自出馬,否則這事情就真的不好辦了。”知道這次棄官潮的根本就在於自己這個東林黨,但是現在是需要那些人出來替自己擔責任的,所以,始作俑者禮部尚書,不得不厚著臉皮懇求孫承宗出面找回那些官員,否則,即便是實行抽丁上城這樣的簡單行動,自己也根本就做不到,也做不好,真要是京城不設防,將來滿清打進京城來,他們的野蠻性格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到時候想投降估計都來不及,定然是一個玉石俱焚的結果。
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這樣鬧下去,不但不能剷除孤臣黨,反倒會讓他們在百姓中的聲望越來越高,昨天他們剛剛棄官,今天一早,大明新聞就連篇累牘地開始替他們叫好喊冤,而據有心人彙報,京城百姓讚揚他們的風骨,唾棄自己東林的卑鄙,就連太學國子監的監生也已經開始群情激奮,他們已經不再站在東林為反對而反對的立場上,而是隨著這些官員的行動,開始紛紛轉投到對方去了,這嚴重地損害了東林黨的基礎,這樣的事態若再不扭轉,東林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孫承宗也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這件事情必須解決,否則這個大明就徹底的垮掉了,但解決的辦法他的心中早已經有了定論,不過是還要熬熬火候,這一次,一定要給操切多變的學生崇禎皇帝,還有那些死不改悔的東林黨人,一個深刻的教訓。
於是,站在朝堂上的孫承宗就閉目養神,絕對不接禮部尚書的話頭——你讓我去,我就去?你誰啊你,我也不是給你做的官。
禮部尚書和吏部尚書一見事情越來越糟,孫承宗又不接他這個話題,於是就轉頭面向崇禎皇帝,連連叩頭,肯請崇禎皇帝出面,收拾這個殘局。
崇禎就抬頭看了看底下的幾個官員,不由得嘆一口氣。
幾次和呂漢強爭鬥,都是以自己的失敗而結束,這一次好不容易抓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本來以為,可以憑藉清軍二次入關的契機,徹底扳倒呂漢強,結果卻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實際上自己所有的計算,再一次遭到了慘重的失敗,這怎麼能讓他嚥下這口氣,而心裡更是一陣陣發冷發寒,在這一次,雖然沒有呂漢強在其間鼓動串聯,或者可能都根本不知道這事情的發生,但越是這樣越可怕,他再次領教了呂漢強勢力的巨大凝聚力。
但不管怎麼忌憚呂漢強的勢力,崇禎知道,這時候自己必須忍下這口氣,必須恢復朝廷運作,要不這個大明就亡在了自己手中啦。
“諸位臣公,這事情到底該怎麼收場?”崇禎有氣無力的詢問著。其實在崇禎的心裡,這件事情的解決辦法也有了主意,還不就是先找一個人來背黑鍋,然後自己拿下臉來,下一道檢討自己的聖旨,那些官員就會感恩戴德的再次回到朝堂上來,雖然大家看著兩相煩,但不管怎麼煩,事情還要繼續,生活永遠無盡頭嗎。
其實現在朝堂上所有的官員都知道這個解決辦法,不過就是沒有人願意出來背這個黑鍋而已,於是大家就再一次冷到這裡了。
這時候吏部尚書斜著眼睛看著禮部尚書,不斷的暗示他,接下這個黑鍋——這個婁子是你捅出來的,你不背誰背?
禮部尚書和他的心思是一樣的,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這個黑鍋就應該吏部尚書去接,按照職業對口來說,也應該由你來背。
而其他的官員卻沒有這種推諉的擔心,因為即便是自己想背黑鍋,自己也不夠那資格不是,於是大家都在後面準備看好戲。
於是這個天不亮的朝會就難得的沒有撕咬,變得肅靜非常,一直到了日照中天,依舊沒有任何結果。
正在君臣互相大眼瞪小眼的時候,突然間午門外,登聞鼓急響,景陽鍾轟鳴。
就這一陣鐘鼓齊鳴,立刻嚇傻了滿殿群臣,在這個緊要關頭,大家都認為清兵已經打上門來了。
等著君臣驚慌失措的時候,一個傳事的太監連滾帶爬的跑了進來,氣喘吁吁的稟報:“啟稟萬歲,午門外國子監監生兩千餘叩闕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