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其說,隨即出榜招募義兵。
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
於是,在呂漢強的嘴裡,一場跌宕起伏,蕩氣迴腸的三國群雄逐鹿的大戲,便展現在了眾人面前。
其實,三國成書明初,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刊刻的,俗稱“嘉靖本”,全書24卷。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國通俗演義》,文字素樸,內容較平易。沒什麼可讀性,更不適合作為評書藝人說唱。
至清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俗稱“毛本”。正是這毛本三國,才有了新的押韻章回,才分清了尊劉,貶曹,鄙吳這種迎合廣大百姓的主體,尤其在明末,權閹當道,奸臣滿地,酷吏兇殘,已經是天下洶洶,這本後世完整的書,更能引起共鳴。
但是,正是權閹當道,錦衣衛捕風捉影構陷的時候,呂漢強選擇從桃園三結義開始,悄悄的避開了前面的十常侍亂政的橋段,那橋段只要聽說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這樣,在大家心照不宣的時候,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也正可以吸引人氣。
一番跌宕起伏,包袱不斷的新鮮評書,讓滿樓茶客聽得如醉如痴,早就忘記了當初進來時候的目的,更被那簡練精闢的文辭,原書裡沒有的詩詞歌賦傾倒,想來那都是這位秀才的作品,當時更是欽佩無比。一個個全部跟著書中的情節或悲或喜,一時間全忘記了喝茶吃點,只是張著嘴,瞪著眼看那秀才酣暢淋漓的發揮。
正在大家如醉如痴欲罷不能的時候,一聲驚堂木響,卻見那秀才笑著拱手道:“要之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