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戰鬥中,2營5連也有一個突擊排,排長就是任職才半年的安全保。在攻打五號洋樓時,安保全三次負傷,當時安保全戰鬥情形,現我沒有第一手的材料,據記載,安保全第一次負傷在臂上,第二次中彈在肩上,第三次不詳,安保全仍堅持戰鬥一小時,渾身如同血人。要我來判斷,可能打斷動脈,失血過多,直到犧牲。棗莊戰鬥結束後,他所在5連二排被山東軍區命名為“安保全排”。

安保全的英雄事蹟在魯南部隊影響很大,有一首歌唱英雄安保全的歌曲,我還是上幼兒園時父親就教我唱過,依稀也還能記得幾句……鬼子大敗平型關,訊息傳來好喜歡。不辭爹孃離家鄉,丟開草籃上火線。十四歲年紀人嫌小,兩眼流淚不肯還……最近我又看到了這首歌曲的歌詞,挺長的,但前面幾句就是這樣。童年的記憶總是那樣的執拗,一下子又勾起我對歲月的懷想。

安保全曾在一營一連當過班長,當時華東一級戰鬥英雄張明是一連的指導員。1992年,時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的張明將軍來棗莊,重回戰地,憑弔英靈。但由於戰爭年代部隊征戰頻仍,又加上歲月流逝,歷史檔案也多有散失。安保全烈士的墓地竟不知所蹤。還是多虧了棗莊齊村鎮方誌辦的幾位老同志,對當地重大歷史事件及有影響的人物作了一一核實,最後在柏山找到了安保全的墓地,還將此事詳細地載入鎮志中。正因為修志人員的辛勤工作,張明副司令員終能在老戰友墓前祭掃英魂。現安保全烈士的遺骨已遷入棗莊烈士陵園。

棗莊似乎和新四軍很有“緣”,上一回是七師打的,而下一回是一師打的。四戰四平,二戰三戰都非常慘烈,棗莊之戰在規模上是遠不能與之相比的,但打的最兇的要數三打棗莊。魯南戰役中,從蘇中北上的一師打棗莊,非常不順,傷亡之大讓師長陶勇都心疼得想罷手了,最後還是“拖上”八師,這又是後話了。

1946年6月10日黎明,我從未謀面過的小城——棗莊。槍聲零落,雲淡風清,戰爭結束了。

但這只是大戰的前夜,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爭帷幕正在徐徐拉開……

第十三章 光榮營隊(一)

我們連隊好,我們連隊好……這也是一個時代裡流行歌曲。時光流轉到21世紀,商戰大潮中“連隊”不夠使了,最響的是“團隊”,發揚團隊精神可說是不絕於耳。我們當兵的人,提起兄弟情深的連隊總覺分外親切;說到英勇善戰的團隊又是倍感自豪。

但我也有幾分詫異,怎麼鮮有人說“營隊”呢?在連隊和團隊之間還有個作戰單位——營。語言的約定俗成,確實無法抗拒。還是要去看電影,《南征北戰》中有個場景:師長交待任務後,又問團長:“你打算上哪個營啊?”團長毫不猶豫地回答:“一營!”師長和師政委會心的笑了。

你看明白沒有,這就是拳頭,大凡勁旅都有一支拳頭部隊。前面說了,八師在萬村演練,出陣的是4個營,有3個“一營”,這就是各團拳頭。

棗莊戰鬥結束後八師南移到邳縣,一天晚上,不速之客突然造訪二十三團一營,一時讓營首長有點“措手不及”。

新上任的副教導員張明和營長談完工作已是十時許,吹燈熄火剛剛躺下,就聽一陣馬蹄由遠而近,接著是哨兵低沉的向來者詢問口令。在來人的回話中,張明聽見有一句濃重的四川方言:“是紅星部隊嗎?”張明和營長猛得披衣起身,果然是陳老總來了。

陳老總一行四人,臉上都掛滿了汗珠,看來騎馬已經趕了不少路程。

陳毅說:“聽說這裡是一營,我們停下看看,你們這次打棗莊,要得!”

“感謝首長表揚。”營長張先軍回答道。

“二十三團不簡單嘛,一仗打出兩個模範單位。”陳毅繼續誇獎道。

“我們一定努力創造更多的英雄單位,為建立“模範師”儘自己的力量!”這是副教導員張明的聲音。

陳毅笑了,又問:“現在你們還有多少人?”陳毅知道攻打棗莊一營傷亡不輕。

這時輪到營長答話了,“打完棗莊後補充了500多。現有四個步兵連和一個機槍連。”

“老兵多嗎?”陳毅似有點不放心。

“三分之二是老兵。”兩人異口同聲答道。

“噢,還是兵強馬壯啊!”陳老總又笑了。

一番勉勵之後,陳毅一行又向八師師部方向趕路。

現在來算一下,一營補充兵員就是500多,但想來不會全是新兵,要不然這個營有多少人真不好說了。當年二十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