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2 / 4)

第二十二軍的全部和第二十六軍的“半壁江山”。

左路軍有15個團,分別是山野一縱和華中一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八路軍一坨,新四軍一坨。一縱在宿北戰役和八師協同作戰,應該說總體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小雞肚腸”的誤解,這次就讓一縱和“老弟兄”合作吧。

一縱不再介紹了,但一師還是要說一下的。一師的正式番號是華中野戰軍第一師,師長就是大名鼎鼎的陶勇。一師原番號是華中野戰軍第八縱隊,八縱改名,其含義不言而喻,要的就是新四軍一師的大旗。老一師名聲響啊,殲敵在新四軍7個師中曾排過第一。當年葉飛是一師一旅旅長,陶勇則是一師三旅旅長,本是同根一脈所繫。陶勇一師名曰“師”,但與八師不同,也可說是“*”的整編師,當時一師有3個旅8個團,該部以後發展為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三軍。

魯南戰役的第一階段是在嶧城之東展開的,如翻閱當年史料,都稱其為嶧東戰役。現在戰史上所說的魯南戰役,國民黨軍則稱嶧棗會戰。就像豫東戰役可以分為開封戰役和睢杞戰役一樣,魯南戰役也分為幾個階段,戰場首先是在嶧東展開,這“嶧東”你可與“宿北”作同一解義,即嶧縣城的東面。嶧東戰役,以後幾乎聽不見了,在第三野戰軍戰史上也不作此說,但在當年的檔案確實是這樣記載的。

嶧東戰役是1947元月2日晚9點半打響的,戰鬥打響之時,馬勵武尚在戲院裡看大戲。大夢初醒後,從戲園子急急趕往指揮所,可是進城容易出城難,很快又被打回嶧城。只好借用東北軍五十一師一一三旅的指揮系統“遙控”他的手下,實在是萬般無奈的下策。

其實,在我想來,真能遙控的話,那真是要燒高香了,60多年前,談什麼戰場資訊化,兩眼一摸黑,憑什麼指揮部隊,只是在話筒裡聽聽喊叫就是了。這時能讓馬勵武感到還有一口氣的就是副師長、參謀長都在師部,二十六師全拜託給他們了。

第五章 蛇打七寸(二)

馬勵武這長蛇陣還真長,頭在蒼山,尾在傅山口,兩個旅一個快速縱隊,拉開足有30公里。為確保長蛇不被截斷,有幾個要點須牢牢掌控。按戰史上標定的有四馬寨、尚巖、青山、平山、石城崮等。嶧東戰役實際上是一場大野戰,把二十六師及快速縱隊統統趕到野外吃掉。但要吃掉這條長蛇,陳、粟首先是搶佔這幾個要點並同時摧毀整編二十六師的師部,即打掉指揮系統。從情報獲悉,二十六師師部在馬莊一帶,這就是敵人的命門。宿北戰役是層層剝皮,最後拿下人和圩,這一仗陳粟首先“擒賊先擒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斬首戰術。

馬莊前橫有一道山嶺名叫尚巖,取馬莊必先取尚巖。尚巖守敵是四十四旅一個加強營,尚巖之敵由二十二團包打了。戰之黎明,尚巖的殘敵也基本肅清。這時何以祥倒有幾分躊躇起來。原來馬莊、太子堂一帶都有敵人的指揮所,一是二十六師,一是四十四旅。要使突擊一舉成功,對敵情還須判斷明瞭。於是,何以祥想到一個人——王墨山。

這樣的戰事,最好親歷者親自說,由我這個“二傳手“來傳,傳來傳去,只怕好經給念歪了。但這故事來自何以祥的回憶文章,信不信就由你了。王墨山是八師的管理科長,這我前面也談到過,王是本地人,還在地方當過縣長,他當兵算是“半路出家”。建國後,他若是填寫履歷表,軍齡就比參加革命的年限要短了一截了。王墨山因腦袋大,人稱王大頭,王墨山肚裡藏不下“墨山”,肚裡“墨水”還是不少的,他是大學生,是正宗的知識分子了,想來在八師也是屈指可數的吧。管理科長幹得是“吃、喝、拉、撒、睡”,所以有人常開玩笑,“見到王大頭,吃喝不用愁”。接到命令,王科長帶著幾個偵察員二話沒說就上了路,但村裡根本進不去,到底是有“墨水”的,王科長果然有辦法,他把馬莊和太子堂拉的電話線比較了一下,發現馬莊要比太子堂多出一倍,以此判斷,師部應該在馬莊。

敵情明瞭,就等首長下決心了。昨夜的戰況野指不是十分滿意,決定1月3日晚上要發起總攻。今天八師上誰了呢?沒有意外,又輪到了二十三團。二十二團作預備隊,二十四團打援,這套路幾乎不變。二十三團在發起進攻前,突然向指揮部報告,突擊馬莊有困難。據偵察,馬莊有二十六師1個警衛營,還有四十四旅1個營,另還有1個野炮連,再加上5輛坦克。這讓何師長也吸了口涼氣,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且志在必奪,一錘定音。改變計劃是不可能了。宿北戰役攻打整編二十六師師部人和圩,二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遲遲不決;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