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登基後的第一件事。用韓升的話來總結,這兩場戰爭勞民傷財,百姓再也負擔不起供養軍隊的重擔,現在必須要將軍隊中的大部分將士卸甲歸田,才能使朝廷的財政得到根本性的好轉。
可劉愈也明知道,現在把戰爭的網撒的這麼大,收回去,將意味著之前兩年的戰爭白打了。
但無論如何,嶺南收編的軍隊和人口,是時候要妥善處置。在平定嶺南後,劉愈所下的第一條政令,便是解散地方軍隊,削其由軍籍為民為。
為了讓此事不引起軍中譁變,劉愈用了一種很巧妙的“精減法”,及在嶺南地方軍中進行公開的選拔,指定標準來留下一部分兵馬,而將大多數的兵馬遣散。
這件事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在嶺南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地方勢力十幾萬軍隊,除了被朝廷所滅的,還有近十萬的兵馬,朝廷說解散就解散,只給了很少的遣散費,很容易令軍中上下引起很多非議之聲。很多地方軍都是想投靠朝廷,然後繼續跟著他們的地魁首領為禍一方,現在他們從軍人變成一個農民,軍人的不滿甚囂塵上,一連幾天,都有軍中將領來請見劉愈來為此事說項。
將領的說項並沒有改變劉愈的意志,軍中一次嚴酷的選拔還是開始了,很多老弱病殘被第一波遣散,然後是守備營,再到地方勢力的精銳之師。朝廷選拔的標準過於嚴苛,以使得原來近十萬將士,最終能過選拔的不到六千人,而這六千人,也不會留在嶺南繼續駐守地方,而是要被調往江贛和江南地區去駐防。
劉愈是不想讓他們拿出原來的一套欺壓嶺南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少數民族的百姓。
適當的,劉愈也將原本江南一些地方的守備營調集過來,駐防嶺南,然後在嶺南六座主要的城市設立了軍務所。
軍務所駐兵是朝廷新軍中的主力,劉愈會留下自己部下中值得信任的將領,分批次在嶺南駐防,而六所軍務所都聽命於梅關的總衙所,梅關也成為嶺南駐防的第一座重鎮。
安排完這一些,劉愈雖然覺得還不能做到盡善盡美,至少是解決了暫時的心頭之患。劉愈思歸心切,而徐軒築的分娩期將近,劉愈在外又是四個多月時間,長時間不能陪伴在妻子身邊,也讓他這個顧家男有些想家。
劉愈將走,柳麗娘自然也要跟著去往北方。而作為嶺南少數民族最高頭領的柳麗娘,其實在這些天也在為嶺南少數民族的利益,跟劉愈爭取著。
柳麗娘首先要爭取的,便是在嶺南建立一座真正屬於少數民族的城市。而這座城市的地址她都已經選好,便是在藍平地區,至於城市要建多大,她的想法自然是越大越好。
然後柳麗娘便在劉愈耳邊吹起了枕頭風,想讓劉愈幫她,以及她身後的少數民族來完成這個宏圖。(未完待續。。)
第五百八十一章 長女
苗人要建城,劉愈本不反對,可花錢費事的事他總要思慮清楚。其實劉愈也明白柳麗孃的意思,柳麗娘是打算徵調嶺南的降軍來作為民夫,來為他們苗家築城,劉愈肯定不會讓她如願。
“城你們要建,可以自己建。朝廷沒有銀子,也不會派工匠過來。”劉愈在柳麗娘面前直言不諱,“若是這城不著急建,可以等兩年,等財稅狀況好轉了,再建不遲。”
柳麗娘是聰明人,能聽出劉愈話語中的敷衍,她適時地提出可暫緩建城的事。之後很長時間,兩人再未就此事做任何的商議。
南方的事處理的差不多,劉愈便要回北方去了。女眷還留在建康城,而天子不在長安城也有一段時日,是時候帶著家人回長安,安定朝野之心。而劉愈也收到來自建康城的信函,說是徐軒築分娩在即。
劉愈匆忙做了一些交待,以花集安和齊方來負責在嶺南建立軍務所的事,而他則帶著張無諸、霍病等將領北返,從梅關往北,直往建康城方向而去。柳麗娘並未同行,她會暫時留下處理少數民族的安置問題,從朝廷那邊拿到分配給少數民族的生活之地,之後她便會與朵琳和米耳一同北上,但不會進建康城,而是直接去往長安城。
劉愈這次北還,不但是他個人的事,還把徵南大軍的大部調回北方,這也是為減少朝廷在南疆的軍費開支。
這一路上,劉愈也在檢討這次徵南的得失。雖然朝廷平定了南方,但關於蘇彥的下落以及那股神秘的叛軍。依然是沒有任何著落。劉愈也能感覺到潛藏在身邊的危險。現在好在一切邊患之事都已經被剔除。他也可以安下心來全力應付背後的一切。
這主要便是楚王蘇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