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出來的?怎麼如此狂妄,說什麼寺廟承受不起。
那個與楊凌一路同來的少年,也瞪大了眼睛,一臉擔心地看過來,他覺得楊凌要有麻煩了。
果然,香客們從四面八方圍過來,對楊凌指指點點。
“你這個人真是狂妄,真聖大師法力無邊,智慧通天,拜一拜也是你的福氣呢!”
“我看,這個人一定是失心瘋了,連真聖大師也敢編排。”
眾人圍住了楊凌,似乎楊凌要是不拜一拜,就不放他走。不過,他們都受真聖影響,倒沒有人動手,只是擋住了,不讓楊凌走。
忽然一聲佛號傳來,一名少年,寶相莊嚴,移步走出,身後跟了九名白衣弟子。
此少年有至尊至貴之相,他一出來,所有人都驚喜地拜倒了。
少年卻走到楊凌面前拜倒:“老師,你來了。”身後九名弟子也是滿面歡喜,齊聲道:“拜見聖師。”
楊凌“呵呵”一笑:“不必多禮,殿中談話。”
“是。”真聖把楊凌請入了大殿,而九名弟子中留下一人,笑道:“眾善男了,眾善女子,方才那一位是真聖老師的老師。祖師歸來,今日由小僧宣法。”
所有人面面相覷,那個人居然是真聖大師的老師
………【第368章 太古劍仙】………
大殿之中,楊凌盤坐中央,真聖等人圍坐周圍。從看到真聖第一眼,他就看出真聖的修為已在自己之上,而且隱隱還有突破的趨勢。
“一別數年,老師的修為進步神。”真聖笑說。
楊凌注視著真聖,笑而不語。
真聖繼續道:“老師一定會問,真聖修行為何如此迅。”
楊凌點點頭:“那時雖有疑惑,但沒有細問。今日你可以說了,你是什麼來歷,與靈洲佛門又有何關聯?”
“老師有問,弟子一一回答。”真聖當下將來龍去脈,一一向楊凌說了,卻是關係到太古時代的源流。
太古之時,太古真人受心魔沾染,太古生靈與神界的雙重攻伐之下,加之本身內耗嚴重,終於走向衰敗。但太古真人,畢竟是天之驕子,大地之上的王者。
特別是那始祖真人,多是大毅力大智慧之士,未雨綢繆,早早就有人做下準備。這批智慧之士,在尋找一種戰勝心魔的法門,亦是尋找戰勝自我的辦法。
諸人之中,有三人成就最大,影響最廣。一為混元大帝,二為綻光大帝,三人極樂大帝,此三人都為始祖真人。
混元大帝智慧高絕,創出靈臺造化之道,開闢仙道。其下弟子九千,延續至今。大帝的無數代弟子中,最出色的共有一十二人,稱為十二道祖。
因而太古時代,曾有一段時間太古劍仙橫行,成為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甚至威脅到天庭。直到仙界開闢,諸太古仙人們飛昇進入仙界,天庭才鬆了口氣。
混元大帝重視心性修養,養成強大元神,從而鎮壓心魔。
而極樂大帝則反其道而行,完全順應心魔,創下魔宗,成為魔門初祖。其後的魔門五宗,也不過是大帝的分支而已。
綻光大帝座下有七名弟子,其人被稱為佛門初祖。之後佛門二祖,雖然代代傳承,但勢力遠不如仙門強大。佛門一直未能像仙道一樣,開闢一個佛界出來,只守護靈洲一地,緩慢展。
不過,佛門代代相傳,最後這一代,即佛門五祖,正是坐在楊凌面前的大日教主。
楊凌之前已從天極大聖口中知道了許多太古之事,此時一聽便明白了,問:“真聖,你來到九洲,想必是為了求教綻光大帝的佛法。”
“是,綻光大帝創立佛門一派,他的佛法最為高深。不過,大帝當年為了鎮壓渾沌獸,捨棄了自我。老師得了綻光大帝衣缽,便是佛門初祖,是普天下弟子的老師。”真聖道。
楊凌心想:“我有許多疑問,今日正好藉機問個清楚。”
思及此,楊凌笑道:“說起來,為師也下三大宏願,日後若能劃定三界,當立佛界。”到了此時,楊凌已然明白,佛也好,道也好,甚至那魔門,都是太古真人尋求突破的嘗試。
只不過,三大教派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仙、佛殊途同歸,都是剋制心魔。而那魔門,則完完全全是放開了心扉,進入魔道,是一種消極的方式。
佛也好,道也好,都是無上法門,都應該得到傳承,被揚光大。
“太古真人並未消失,先輩們只是選擇了另一種存在方式。”楊凌心想,一些原本想不通地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