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命中摧毀了東西系統只能隨波逐流,剩下的戰艦雖然僥倖在這波彈雨中倖存下來,但是隨即就被衝上來的同盟國驅逐艦分割包圍,密集的75mm彈雨織成的火網將倖存的協約國驅逐艦覆蓋。而另外一隊驅逐艦則衝向了不遠處的阿姆斯特丹號!。…。
最終這艘荷蘭海軍第一艘超無畏,第二代阿姆斯特丹號快速戰列艦被三發魚雷命中。其中一發魚雷正好打在了輪機艙附近使得整個創口迅速變大,一個面積至少20平方米的大洞出現在阿姆斯特丹號的輪機艙附近。這使得一切救援都失去了效果。這艘戰艦的命運已經註定。他將在一刻鐘內沉入海中。
不過阿姆斯特丹號的犧牲並不是毫無價值,就在義大利人集中火力攻擊這艘荷蘭快速戰列艦的時候,馬來亞號再次在不到11km的超近距離上用15寸炮狠狠的給歐根親王號來了一下!這發炮彈在擊穿了歐根親王號的側弦裝甲後,撞在了鍋爐艙中,劇烈的爆炸直接將4座鍋爐炸成了碎片,而管道破裂釋放出的水蒸氣更是殺死了艙室中幾乎所有的人員。這艘因為傳動軸受損只能勉強跟上的奧匈帝國戰列艦終於慢了下來。在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動力後,他已經沒機會回到地中海的港口了。它與艦隊直接的距離被迅速拉大。
“救救歐根親王號吧。他曾經參加過兩次大海戰,為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面對奧地利人的請求。第谷並沒有同意,一艘動力被重創的戰艦已經不可能回去了,留下了掩護它的結果就是被拖著一起死,歐根親王號的損失給第谷敲響了警鐘。此處不是久留之地。再不走就真的來不及了!。…。
馬吉芬艦隊終於追了上來,但是留給他們的只是一艘浮在水面上的歐根親王號和傷痕累累的馬來亞號以及七省號。在命令魚雷艇編隊擊毀這艘被丟下的戰艦後,馬吉芬知道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了。“很不錯的戰略,但是戰術方面糟糕透了!”事後馬吉芬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馬吉芬成功的讓對手自投羅網,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他的艦隊會打的這麼艱難。本來他以為就算無法徹底摧毀第谷艦隊也能將其半數的主力艦打沉。但是結果卻是1換2,一艘快速戰列艦換了對方一艘超無畏和一艘無畏艦。…。
“我們的海軍官兵在實戰中存在大量的問題,炮手僅僅是最基本的,損管和對戰艦的操控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同盟國的空中打擊與其說是攻擊倒不如說是騷擾,只能我們走運。如果對方的攻擊能力能有皇家海軍的水平的話,僅僅60架攻擊機就可以給我的艦隊造成非常大的打擊。我們的防空作戰簡直可以用糟糕來形容,而規避的時候更是讓整個艦隊都亂了套!我們因此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以至於讓盟友損失了一艘至關重要的快速戰列艦。雖然我們這次佔據了上峰,但是也讓對方看到了我們的虛弱。我們必須加強訓練,畢竟不是每一次我們都能處於絕對優勢!”馬吉芬在給海軍部的報告中這樣寫道。。…。
而面對這份檢討成分過多的報告,美國海軍部認為這份報告在內部傳閱就可以了。雖然在戰術方面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各種問題。。但是至少協約國大西洋艦隊在馬吉芬的指揮下取得了勝利?而有這一點就夠了,至於其中的問題嗎,可以慢慢改。美國政府認為有必要在這件事上大張旗鼓的宣傳,以提振士氣!
馬吉芬與第谷直接的交手已經結束了,那麼該有人問斯佩伯爵和托馬斯之間最後到底怎麼了?第谷在給斯佩伯爵的電報中提到了對方只有三艘女王級戰列艦的情況。但是最後,斯佩伯爵還是沒有和對手一戰,原因很簡單,第谷艦隊已經敗北,托馬斯完全可以和馬吉芬艦隊匯合。所謂的打了就跑的戰術根本不現實,只要交手就會受傷,在對方優勢艦隊的圍追堵截下,斯佩伯爵可不認為自己的戰艦帶傷能繞過整個非洲回到地中海。所以在接到第谷艦隊敗退的訊息後,斯佩伯爵決定立即選擇了南下繞行非洲之角。同時要求第谷按照預定計劃提供運輸船。。…。
而托馬斯和馬吉芬匯合後。並沒有選擇繼續追擊,而是決定回法國進行修正,而這個變故讓本來已經準備“長征”的斯佩艦隊驚喜不已,對方在關鍵時刻讓開了通道,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這個舉動在某些人眼中十分愚蠢,但是仔細想想,托馬斯的選擇並沒有錯。
馬吉芬艦隊雖然贏了,但是幾乎所有的戰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除了兩艘田納西級戰列艦,剩下3艘美國戰列艦不到船塢中躺2個月出不來。負責攔截的馬來亞號和七省號更是傷痕累累。船舷多出破損,進水十分嚴重,部分主炮也需要更換。法國人這次運氣不錯,打沉了一艘無畏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