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戰爭為目標。當然具體條件可以根據情況改變一下。五年的戰爭帶給德國的不僅僅是國力的消耗,同時也有大量人口的損失。。…。
在地球的另一端。。還有一群人在關注著歐洲的局勢。“我們已經獲得了土地,剩下的任務就是如何建設這片土地,新增的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於現在的華夏來說還是太大了,單純憑藉我們的工業很難在幾十年內徹底吃進去。所以我們需要其它國家的產品和機械。而為了獲得這些東西,我想首先就要讓他們停手不要再打了!”徐傑在一次華夏高層會議中這樣半開玩笑的說道。
華夏有一句古話叫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而徐傑還要再加上一句話是建設江山更難!看看徐傑那個位面吧。從沙俄開始俄國控制整備西伯利亞有幾百年的時間,結果到了21世紀又如何?而且歷史上還曾經有過一個蘇聯這樣的龐然大物,但是開發的程度還是遠遠不夠,同樣的道理,在目前這個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時代,即使華夏有相對充足的人口,但是各種基礎建設需要的大量資金和工業品不是現在的華夏所能提供的,甚至不是現在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提供的!用武力佔領只是第一步,將其建設好,帶來收益,並且最終牢牢的控制住才是最關鍵的!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必須結束。華夏需要進口一些工業產品來開發新獲得的土地!。…。
於是乎。在葡萄牙海戰結束後,大家都開始仔細考慮如何結束這場戰爭,但是任何人都明白,即將簽署的條約不過是休戰而已,雙方誰都沒有實現自己的最終目的,英法不但沒能消滅德國這個大敵反而讓他更加強悍,而德國雖然獲得了大量的好處,但是同樣沒能實現打垮法國稱霸整個歐洲的目的,甚至於連美國也站在了敵人一方。威廉二世的雄心並沒有實現,他還是有些不甘心啊!
感謝書友zhouyu1976和書友hukaikaka的打賞~~~,以及書友athlon9527的月票支援~~~。今天下午還有一更,求支援求訂閱~~~。(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一十章 談判
1919年4月28日,瑞士伯爾尼。在葡萄牙海戰結束後,協約國和同盟國在陸地上也進行了一番較量,結果是美國人從南線發動的攻勢被德國成功瓦解,而德軍試圖突破巴黎防線的計劃也落空。在付出巨大代價後,不過將部分地區的戰線向前推進了4到7前面!雙方都是很不甘心啊,老想著在最後時刻能獲得一些優勢。但是打來打去雙方几乎還是平手。既然都不想打了,那就坐下來談談吧,作為中立國,瑞士就成了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會議召開地點。同盟國和協約國的大佬們都來到了瑞士伯爾尼,而華夏作為調停方也派遣了顧維鈞作為代表參加了這次至關重要的會議。
俄國臨時政府並沒有參與這次會議,作為一個德國扶持起來的政府,協約國自然不會為他們爭取利益,原來的朋友已經變成了敵人的幫兇。更何況德國已經和俄國簽訂了條約,甚至連俄國也和華夏簽訂了條約。。重新界定了俄國東西兩邊的邊界,需要談的事情幾乎都已經談完了,甚至就連曾經讓協約國抱有厚望的鄧尼金和高爾察克所指揮的原來效忠於沙皇政府的軍隊也在德俄與華夏兩邊的圍剿下灰飛煙滅。最終殘部向華夏投降。放棄武器以換取在華夏的居住權。。…。
既然大家都決定好好的談,那麼就先從一些比較關鍵同時又能較為容易達成共識的地方談起,同盟國同意撤出法國邊境,雙方恢復到普法戰爭結束後的狀態。比利時也得以復國,這是英國人的底線。作為法德之間的中間地帶,這裡絕對不能落入到德國人手中。荷蘭的問題比較麻煩。就在荷蘭被攻陷後不久,德國扶持起了另外一個荷蘭王室成員擔任首腦。而這在英國的荷蘭流亡政府相沖突。誰都不想放棄,談判雙方就此陷入了無休止的嘴炮之中。
雙方吵了3天並沒有討論出什麼結果。於是果斷轉移戰場。開始討論地中海和北非的問題。在這裡,雙方之間的分歧比之前要大得多。從西非和伊比利斯半島開始一直往東,直到蘇伊士運河雙方之間就沒多少共同點!“雙方在談判桌上進行的戰鬥比在北非戰場上還要激烈!法國人想要收回他們的殖民地,英國人想要保證自己在埃及的地位,而義大利人像守財奴一般死活不吐出自己所得到的東西,而德國則在抓著蘇伊士運河問題不放手!”一名參加會議的華夏外交人員這樣說道。談判一度陷入僵局。為此甚至休會了一週。。…。
而華夏這時候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本著己方利益第一的原則,華夏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勸說”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