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徐傑看著欲言又止的張佩綸說道。“僅僅是一個面子問題?”張佩綸有些難以置信的說道。“也不全是,俄國人也許還想知道面對優勢火力和裝甲部隊的突擊現在的俄軍到底能堅持多長時間,然後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來為將來更大規模的戰爭做準備。不要忘了,俄國海軍是完蛋了,但是陸軍只是損失了一部分而已。俄國陸軍的精銳相當一部分在歐洲。”徐傑繼續說道。
“你內心深處是不是也想打這一戰?亦或者即使俄國人接受了這個條件。。你也會發動進攻?”張佩綸沉思片刻之後說道。。…。
“沒錯。這最後一戰是必須的,陸戰方面,我們已經檢驗了陸軍裝甲部隊的戰鬥力,從中找到了我們優勢和不足,我們的步兵在進攻和清剿過程中表現也不錯。現在就差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項了,我們需要看看我們大規模進攻能力到底如何,我們為了這一天整整準備了6年,沒有理由不打一仗!”徐傑說道。
“你太具有攻擊性了。從你加入北洋的那一天開始,你的名字就伴隨著戰爭,戰爭成就了你。難道你就不怕最終毀了你?國雖大,好戰必亡。”張佩綸的語氣中透著一股無奈和擔憂。
“看怎麼打了。如果這句話對的話,那麼大英帝國早就完蛋了。大英帝國稱霸全球大洋200多年,英國艦隊機會沒有幾天和平的時間,可是現在呢?英國人掌握著超過本土面積150倍殖民地。米字旗幾乎永遠處於太陽的照耀之下。英國人也在打仗,他們亡了嗎?”。徐傑問道。當然徐傑自己知道1戰之後英國人就真的開始進入下坡路了。不過這事他是不會和張佩綸說的。。…。
“一個國家的敗亡和主動發動戰爭不能說沒有關係。但是隻要你能把握以下幾個問題那就可以保證你的國家在戰爭中發展壯大。首先,你要知道這場戰爭獲得利益和所需要的代價之間的關係。沒有利益不發動戰爭。其次。你要知道如何去結束一場戰爭。你必須將戰爭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第三。你要保證戰爭對你的公民經濟和民生不產生無法承擔的壓力。第三點和第二點是相關的,你必須在國力和民心不願意繼續戰爭的情況發生之前停止這場戰爭。”
“那你如何保證這三點你都可以做到?沒有人可以算無遺策,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掌控一切,你也不行。你原來可以做到。不代表以後一直可以。”張佩綸有些不服氣的說道。
“至少這一次,我能保證。華夏周圍不需要大國的存在,只要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就立於不敗之地。俄國必須被擊敗,必須被肢解,這不是一場戰爭可以完成的,也不是我國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的。俄國的攻擊性太強了,他們和我們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那些北方少數民族可不一樣。有這樣一個敵人。我睡覺都睡不安穩,不知道你能否睡安穩。”徐傑反問道。…。
。…。
不管張佩綸是否能明白徐傑的用意。到了這一步華夏陸軍已經不可能停止最後的攻擊了。他們在等待政府和英國人簽訂的密約失效的那一刻。十天時間已經足夠讓彭毅重整自己的裝甲部隊。充足的物資儲備和經過修正的官兵已經向著俄軍南線方向包抄過去。他們面對的則是俄國人薄弱的側後方。
伴隨著利涅維奇的機動兵團的覆滅,俄國不僅僅是損失了最後的精銳兵團,不僅僅是一個超編的裝甲師和大量的火炮和自動武器。還損失了絕大部分運力!現在整個俄軍缺乏馬車和汽車。以至於將剩餘陸軍撤回尼布楚要塞都成為奢望。上百公里的戰線上剩餘的俄軍只能縮在事先修築好的永久攻勢之中等待著末日的降臨,而位於尼布楚要塞中的庫洛帕特金對此也沒有一點辦法。
彭毅在這次進攻中不過是配角而已。。真正的主角是馬玉昆手下的3個軍和所屬的重炮部隊和聶士成的攻堅部隊,在這幾天的休戰期中,這兩位老北洋將領做了最後的準備。在尼布楚要塞的對面,多達16門的12寸45L列車炮已經進入了發射陣地,這些脫胎於戰列艦主炮的巨大火炮此時將作為敲開俄軍堡壘的重錘,他們將把俄軍所有的6寸以上的炮臺、以及標註出的支援點和物資中轉站等地區作為首輪打擊目標。剩餘的18門10寸列車炮將負責次一級單位的打擊,主要是100MM左右的中口徑火炮火力點。而剩餘的8寸列車炮則負責對第一線的支援。他們被部署在俄軍火力打擊的邊緣。。…。
而除了這些威力巨大的列車炮之外,聶士成還儘可能的增加了前線支援炮兵的火力,大量的用1號坦克底盤改出的自行火炮被分配到各個突擊隊之中。150MM短管自行步兵炮、160MM自行線膛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