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於是乎,一系列轟轟烈烈的改進計劃就此拉開。
第一種改進自然是提升29型坦克的火力,30多噸的坦克裝一門75mml40級別的火炮只是權宜之計。看看德國2戰的4號坦克裝了一門75mml48的火炮。而蘇聯的t34則把85mm火炮裝了上去。謝爾曼也有長75mm火炮。所以在這次火力升級計劃中,29型坦克將換裝新式的75mml60的火炮。當然,現在這個只是計劃。這款火炮還沒有研發出來,等到火炮出來後在設計相應的炮塔到最後裝備試車進入生產階段在和平時期大概需要1年多的時間。為了平衡火炮增加的重量,29型坦克炮塔後部的彈倉後置。同時也會考慮換裝新式的柴油發動機來增加馬力。至於防護嗎?暫時沒有提升的計劃,畢竟隨著新式的重型坦克出現後,這款坦克將從重型坦克降職為中型坦克,一支坦克部隊中肯定要有一些速度較快的坦克,都弄成鐵烏龜的話以後怎麼打仗?
第二種改進自然是29型坦克的各種衍生車輛,用29型坦克的底盤製造的反坦克殲擊車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能負載30多噸的底盤效能已經不低了。根據歷史的經驗,如果不怕坦克手抗議的話塞一門l54。5級別的d10t也沒關係。不過考慮到現在的對手還遠沒有那麼兇殘。同時火炮彈藥太大,裝填困難同時備彈量也比較少,所以徐傑認為可以考慮裝備75mml70火炮或者90mml50型火炮會比較好。在隨後的競標中前者最終被淘汰出局l70火炮的敗北有這麼幾個原因,首先是華夏已經打算裝備75mml60級別的火炮了,再上一個同口徑的火炮對於後勤補給以及軍工生產沒有太大的必要。而90mml50級別的火炮卻是未來重型坦克要裝備的武器。所以順道也給坦克殲擊車用了,輕鬆省事。另外一個原因就是90mm火炮的榴彈重量更大一些。對付掩體更加給力(比如說歷史上美國的m3型90mml50火炮的榴彈重量為19kg而,m3型76mm火炮的榴彈重量僅為10kg。)
火炮問題解決了,然後就是裝甲了,在去掉炮塔之後,節省下來的重量除了放置一門威力更大的火炮之外,同時還可以強化正面裝甲。在經過權衡之後,正面裝甲的厚度被提高到80mm,傾斜角度為55度,而下部的厚度為65mm傾斜角度和原來保持持平。除了動力和武器之外,發動機也會升級。
坦克殲擊車雖然是立項最早服役最早的29型坦克衍生車輛,但是卻不是整個29型坦克車系中最受歡迎部隊幻影的衍生車。不是說這種戰車的效能不好,在戰場上表現不行。而是因為下面這款戰車的表現更好,產量更大,使用的覆蓋面也最寬!按照後來部隊基層的反應,這款坦克幾乎可以承擔從打坦克到反步兵甚至都遠端火力壓制幾乎所有的任務!
這款被成為29型突擊炮的車輛裝備了一門l35的榴彈炮。其設計的初衷不過是為了對付各種掩體和步兵。當時在選擇火炮的時候還經過一番波折,最開始的時候榴彈炮是呼聲最高的火炮。尤其是採用整裝彈的榴彈炮更是眾望所歸。但是隨後來自上面的一道蠻橫的命令讓整個計劃被迫全面改動!上面的某位大佬實在忍受不了一輛30多噸重的戰車只裝一門榴彈炮!萬般無奈之下,華夏陸軍只能從新研究一款火炮。而正因為這個蠻橫的計劃,讓29型突擊炮名垂青史。
“榴彈炮的彈丸重量太輕,只有10千克左右。而級別的火炮彈丸重量高達近20kg。雙方重量差了一倍!突擊炮作為支援步兵的單位,高爆彈的威力尤為重要。同時也不需要太高的射速。所以火炮用分裝彈也不會太成問題整裝彈雖然便於裝填,但是因為體積過大,在封閉的戰鬥室內很難存放,不像火炮的炮彈可以將炮彈和發射藥筒分開存放。當然,使用炮彈最終依然會導致備彈量下降,但是綜合來看,這款火炮還是比榴彈炮更好。”徐傑事後這樣解釋自己的決定。
於是乎,靠著威力巨大的榴彈,29型突擊炮幾乎能夠對付任何非加固工事。而巨大的火炮在裝備穿甲彈的時候也能打穿一般的中型坦克,等到後來有了破甲彈後,碰上重型坦克也有一搏之力。所以在戰場上獲得了一個萬金油的稱號!
感謝書友hukaikaka和zhouyu1976的打賞~~~~~。(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華夏裝甲師1
華夏裝甲部隊正在逐漸換裝,而軍隊內部的大規模整備計劃也將隨之拉開序幕。這次整編的依據有兩點,第一點是華夏裝甲部隊在義大利作戰的經驗教訓,而第二點則是來自徐傑這個穿越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