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點戰績來,可就說不過去了。榮祿雖然是慈禧提拔起來的人。忠誠方面自然無可挑剔,但是光忠心是不行的,慈禧可是期望著他能為朝廷打造一支可靠之軍。如果榮祿的練軍真能戰的話,那在處理南北洋關係上,中樞就遊刃有餘的多了。在朝廷上,有了這支軍隊,也不怕光緒的帝黨翻出什麼大浪來。。…。
“臣為了大清,萬死不辭。練軍多年,榮祿也有上戰場一試身手的打算。何況這還是在滿洲打。滿人的老家啊。如果能打好的話,估計盛京將軍是跑不了的了。雖然有風險,但是機會同樣很大。 。。 。。……q!。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二百零九章 這算攤牌嗎?
。。
。。
。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二百零七章 群山灣海戰的影響
作為自蒸汽鐵甲艦出現後,所爆發的最大規模的海戰,群山灣海戰對世界海軍的影響絕對不僅僅侷限於清日兩國,在海戰結束後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細節透過各種渠道送到了各國海軍大佬們的桌子上,不但英法俄這些海軍強國對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就連作為新崛起的海軍大國德國也竭盡全力去收集相關情報。(。。_泡&書&吧)而各國海軍專家們更是閒不住,各種論調一時間充塞各國的報紙。
相對於伊豆外海海戰的新銳巡洋艦對戰,群山灣海戰參戰艦艇顯得參差不齊。從艦艇年限上來看,有70年代的戰艦,也有80年代末的新式戰艦,跨度長達十餘年。而從交戰戰艦的分類來看,既有炮艇,魚雷艇這樣對方小魚小蝦,也有各種各樣的巡洋艦,還有5艘7000噸以上的鐵甲艦。覆蓋了一個國家所能擁有的所有艦種。。所以更具參考性,也更能反應這個時代海上決戰的特點。
不管是英法還是俄意。對雙方陣型的評價就是一個字“亂”。北洋的橫隊與縱隊混用的作戰方式自然是很亂,但是日本艦隊的縱隊作戰在海軍強國看來,也是亂的可以。因為參加海戰的戰艦型號過於繁雜,所以在機動性和航速方面根本就沒法統一。。…。
在縱隊末尾的扶桑、金剛、比睿三艦是註定要被甩開的。而和泉和高千穗被拖住則不在日軍的計劃中。所以整個海戰被分成了4個戰場,雙方打得極其混亂。而這混亂的戰局。讓提倡縱隊側弦交戰的歐洲各國很是不肖。
海軍強國普遍認為,與其將新舊戰艦不分種類的混編到一起。以至於讓舊船拖累新船,倒不如直接分成兩隊或者更多。如果扶桑等3艦與日本的海門等艦編隊。其任務就是拖延和犧牲。來拖住北洋第一支隊和其它慢速船,而剩下的相對高速船再沒有了舊船的拖累後,可以充分發揮己方的火力和航速優勢,儘快打殘由鎮海帶領的第二支隊。
而可惜的是,因為被舊船拖累,從和泉以後的戰艦被北洋慢速艦隊纏住。受到削弱的日本快速戰艦編隊則無法在短時間內消滅鎮海等艦,並最終造成了亂戰的局面。
但是來自大洋彼岸的馬漢則對歐洲各國主張根本航速和機動性進行編組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在他看來。根據戰艦的航行情況來編組並不科學。而應該根據戰艦的噸位,防護和火力以及可能遇上的敵人來進行編組。。…。
根據航速編組的北洋第二支隊就在海戰中吃到了苦頭。除了鎮海號以外。其它所有戰艦都是2300噸以下的小船,相對於日本的三景艦來說。戰力明顯不如。如果不是開始時鎮海實力強悍,怕是第二支隊早已經崩潰了。
反觀,當海戰後期,定鎮加入戰鬥後,雖然在艦艇數量上不佔優勢。但是憑藉著3艘鐵甲艦的火力,依然重創了日本艦隊,並且成功掩護了重傷船隻的撤離。如果開戰之初,就讓鎮海。定遠,鎮遠三艦編組。濟遠,經遠。來遠掩護主力鐵甲艦作戰,其它高速巡洋艦作為遊擊力量。可能北洋艦隊將會獲得更大的戰績。
而在火力上,實現大口徑火炮的速射化則成了海軍強國們一直的觀點,在海戰中定遠和鎮遠的12寸35倍長徑比的火炮所顯示出來的巨大殺傷讓各國海軍高層重新認識到了重炮的意義。…。
但是重炮雖然威力巨大,射速慢卻是個不爭的事實,所以為了擊穿對方的裝甲,為了提高命中率,提高火炮射速是必須,而在這方面,英國人和義大利明顯走到了前面,而法國人則緊隨其後。大口徑火炮的炮塔化速射化被提到了各國海軍的議事日程上。。…。
在防護方面,擴大防護範圍再次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上,僅僅在水線上設定窄窄的一條裝甲帶的裝甲佈局被徹底摒棄。在群山灣海戰中,北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