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探花。
隨即方應物又患得患失的想起自己,自家到底是第幾名?劉棉花靠譜不靠譜?這老頭別關鍵時刻掉鏈子,把自己坑到榜尾三甲去罷?一二甲和三甲相比,前途和待遇可大不相同的!
讀完一甲三名,制敕房小官停了停,繼續宣佈名次,開始讀第二甲名單。但一直讀到二甲第七,都沒有方應物的名字,也就是說,方應物根本不在總名次的前十名裡。
這下連方應物都緊張起來了,這情況怎麼完全有點失控的樣子?隨後便聽到:“第二甲第八名,方應物,浙江淳安縣!”
方應物長出一口氣,還好還好,這名次仍然是二甲前列,足夠用了!
但他的好友項成賢忽然義憤填膺的跳了出來,振臂高呼道:“清者自清!流言中的第一成了第十一。本該第十一名,連前十都不能入的人,卻莫名成了第一!
不知道當初的流言都是哪些小人興風作浪製造出來的,也不知道今日這狀元是怎麼糊里糊塗判出來的!”(未完待續。。)
ps: 完全沒狀態怎麼破,哎,早日寫完考試,讓主角當官開新副本去!換換環境說不定就有感覺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滿頭塵土說功名
文華殿裡已經散場,天子回了深宮,而諸位大臣面色各異的離開了殿中。這些大佬都是縱橫政壇幾十年的風雲人物,絕對稱的上見多識廣,但卻從來沒見過如同今天這麼詭異的御前讀卷。
次輔劉珝逾越規矩,利用大學士讀卷機會推舉落選試卷,這簡直已經是赤膊上陣,夠令人側目了。
誰想到一山還有一山高,該在後面讀卷的第三大學士劉吉竟然在天子面前表示,他放棄讀卷,並贊同劉珝所讀試卷為狀元!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三個閣老兩個贊同某人,狀元還能有跑?於是天子龍顏大展,不再為難,輕鬆愉快的把張天瑞和方應物換了個位置。。。。。。想必此刻在天子心中,是十分讚賞劉棉花顧大局、識大體的,不然要吵到什麼時候?
吏部天官尹旻與謹身殿大學士劉珝一同前行,悄聲問道:“叔溫何故如此?為一個張天瑞不值得。”
劉珝默然無語,尹旻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他能不力挺張天瑞麼?不然真讓劉棉花踩著他,把方應物推舉為狀元,那以後他還有什麼聲勢可言?
但是劉珝也萬萬沒想到,他還是低估了劉棉花的無恥程度,最後倒是他成了公然操縱科舉、破壞行規、無理取鬧的貨色!只怕以後在科道那邊,還有麻煩事!
卻說在長安左門外,名次公佈完畢後,眾舉子可謂是各有心思。名次在前的當然喜形於色。科舉結束之後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選官,名次越高。選官時選到好位置的可能性就越大。
至於名次在後的,那就是欣喜中帶著小小的遺憾了。中進士固然是光宗耀祖的喜事,不過若選官選到外地當知縣或者州判、推官。不能留在京師大展拳腳,總覺得有所缺憾。
不過金榜題名是喜慶場合,大都感慨幾下人生也就過去了,至少目前這裡都是同年進士,誰也不比誰高出多少。
但項成賢義憤填膺的喊了幾嗓子,並怒斥朝廷對方應物不公正之後,便叫眾人的注意力忽然集中到狀元和二甲第八名兩個人身上了。不約而同想道,今科這個狀元彷彿有點不地道啊。。。。。。
先前方應物在成績上是鄉試第三、會試第一,在人氣上名聲響亮。賣相又絕好,在朝中也有大學士級別的巨頭大力撐腰,外加是三元首輔的弟子,所以想要一個狀元幾乎是手到擒來,絕對是第一大熱門。
當時無論別人怎麼想,心裡服氣不服氣,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若方應物最終獨佔鰲頭,那也是按照規則來的。還是在合理運用規則範圍之內的。方應物的綜合實力確實最強,條件是硬邦邦的,這點不服不行,就是有鬼神相助也可以理解。
可是最後的真正狀元不是方應物。而是已經失去資格的張天瑞,這就有點顛覆眾人認知了。
在眾所周知的傳言中,這位狀元君明明已經掉出了前十。根本不具備禦前待選的資格,最後名次應該預設是二甲第八。如何成了狀元?用二十一世紀高考比喻,此君連一本分數線都沒有過。還想什麼清華北大?
現實裡這樣的事情還就是發生了,張天瑞和方應物名次正好掉了過來,張天瑞取代方應物成了狀元,而大熱門方應物卻落到了二甲第八。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如果說方應物能中狀元,那算是內幕;但張天瑞這個狀元,就絕對稱得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