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2 / 4)

小說:大明官 作者:風雅頌

有個藉口罷?總不能平白無故的去指使府衙如此做。”

田祥嘿然一笑,“王大人但請放心,還能沒有藉口?那方應物是欽差大臣,但王公也是欽差太監,奉了聖旨到江南行採辦事務!

兩者之間且不說高下,憑什麼王公就該住在城外姑蘇驛,而方應物就能住在閶門內的公館?

王大人乃是王公義子,只要找知府一說公館之事,不用多說什麼,想必知府立刻便能想到王公身上去!”

敢情說了半天,還是要借用乾爹的名頭,王臣點了點田祥道:“你方才還說,此計不須驚動王公。。。。。。”

田祥陪著笑說:“確實也沒有驚動王公,王大人到了知府面前時,身份在這裡擺著。根本不用提到王公!何況王大人你是出於一片孝心,想叫義父住的更舒適一些。何錯之有?

即便王公知道了訊息,也不能責怪王大人的孝心罷?方才孔頭領說。此計一舉兩得,其實應該是一舉三得,還能幫王大人盡孝!”

及到次日,王臣實在按捺不住,一大清早亟不可待的出發,前往城中府衙而去。當他趕到時,府衙每天例行的排衙剛剛結束。

蘇州府李知府正在從大堂向二堂簽押房行去,走到半道忽然聽門禁稟報說:“有欽差採辦太監那邊的王千戶到訪!”

聽到這個名字,李太守忍不住打心底的厭煩。此人之前來過府衙幾次,無非是狐假虎威,極盡敲詐勒索之能事。此人前前後後從府衙這裡颳走了數千兩銀子,搞得府衙如今發放胥吏工食銀都成了問題,

所幸胥吏們各有門道撈銀子,倒也不缺這點工食銀,所以情緒還算穩定。府衙仍能正常運轉,沒有撂挑子鬧事的現象。

李知府對王臣雖然厭煩歸厭煩,但又不能不見。區區一個王千戶自然無所謂。但王千戶背後是欽差採辦太監王公公,一個密奏便能叫人丟官的主兒——在天子面前,親信太監說話比大臣頂用多了。

將王臣請到花廳,賓主落座後。李知府抱著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的心思,主動詢問道:“王大人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到訪,不知有何貴幹?”

王臣便也直言不諱道:“特為公館之事而來。不知李太守能否將府衙所屬的那間公館騰出來?”

果然如同田祥所預料的,李知府聽到王臣這個問題。並沒有去問為什麼。腦子轉了轉,便已經補充出了理由。

王臣是採辦太監王敬的義子,說話自然是代表王敬來說的。要求騰出公館,那肯定是王敬不甘心住在城外姑蘇驛,想要住進條件更舒適的公館裡。

但欽差大臣方應物先到了幾天,已經提前住進公館裡了,大概王敬也不想比方應物矮一頭罷?想要騰空公館,就要先把方欽差搬出去。。。。。。

見李知府沉吟不語,王臣便又道:“怎麼回事?李太守能否給一個準話?也好讓在下心裡有數。”

李太守陷入了極度為難的境地,雖然與方欽差不對付,但也是因為各有立場,故而不得不如此。大體上還在遊戲規則之內,仍屬於可控的範疇。

但是此時要將方應物從公館裡趕出去,別管是用什麼藉口,拿什麼名義,事實就是趕出去,那可就結下深仇了!

但是王敬王太監這邊,李知府也是不敢拒絕的!近年來,各地官員因為觸犯太監,而被天子處置的例子時有耳聞,就連自己,七年前不也是因為觸怒了汪直,才被貶謫到地方麼!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已經吃過一回教訓,夾著尾巴做了七年地方官,難道還要再吃一次教訓不成?

王臣看著李知府拿捏不定,心裡也頗為著急,因為就目前看來,這是他唯一的報復機會了。

要論小聰明,王臣還是有的,此刻他忽然福至心靈說了一句話:“吾在京師時,嘗聞凡是得罪過方應物的,皆會遭到報復。”

李知府聽到這句話,陡然如同醍醐灌頂!自己先前為了自身立場,已經得罪了方應物,如今覆水難收,再首鼠兩端有何用處?還不如下定決心,一條道走到黑了!

往這方面想去,李知府的怨念居然越想越多——我從朝廷被流放外地八年,至今仍然在地方蹉跎度日,朝中袞袞諸公誰又惦記過我!

這次我為了蘇州府百姓生計,不惜與欽差方應物抗爭!有這樣偉大的情操呈獻給天下人,但上司和朝廷至今也未給任何個說法,也沒聽說有什麼士林好評!

既然天下人負了我,也沒人看的起我,那麼我今天就是換個活法又怎麼樣!(未完待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