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到了日次天色還沒亮,方應物便被叫醒,然後匆匆忙忙上了轎子往南邊長安右門趕路——因為縣衙地理位置的緣故,方應物比絕大多數朝臣的路程都要遠。
這時候應該不用擔心,那永平伯膽子再大,也不能此時動手。到了長安右門外,便看到很多其他朝臣聚集在這裡,並三三兩兩的穿越城門向裡面步行。
方應物下了轎子,在城門口處登記過,便獨自隨著人流進了皇城。朝會開始之前,大臣們只能在午門外等候,其中文官在東邊,武勳在西邊。等得到號令,便分別從午門的東角門和西角門進去。
方應物站在東邊文官人群裡,但沒有拉幫結夥的搞交際,只是明亮的目光不停地往西邊武勳人群裡逡巡。。。。。。像是潛伏的猛獸尋找著自己的獵物。(未完待續。。)
ps: 昨天週一,實在沒空,晚上才寫了點,因為考慮後面劇情可能會修改,所以拖到現在發。今天時間比較充裕了,應該會多寫點。
第三百九十一章 宮門舌戰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隨著“啪!啪!啪”的鳴鞭聲響過,鐘磬悠悠、旗幟招展、儀仗萬千,這才是正牌的朝會儀式,絕非那讓方應物頗為享受的山寨版排衙可比擬的。
在大漢將軍和錦衣侍衛的拱衛下,在中書翰林侍班的陪同下,大明天子朱見深慈眉善目的端坐於奉天門金臺上,等候著文武百官的山呼舞拜。
最近朱見深有點不痛快,為了一些事被大臣們惹得煩不勝煩,於是他決定狠狠的報復一次,祭出自己隱忍已久的大殺器!那就是——朝會點名!
真當他這雙高高在上的龍目是睜眼瞎麼?真當他看不出兩千人朝拜與一千人朝拜的區別麼?有時候更過分,竟然只有幾百人來朝拜!
如果早朝上拿著花名冊點過名後,發現有很多大臣偷懶沒到,那就是鐵證如山!朝臣還有什麼臉敢犯顏進諫!還有什麼臉敢勸他勤政!
呵呵呵呵。。。。。。朱見深有點小激動。早在十年前他就產生這種念頭了,然後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故意縱容大臣偷懶。到如今,收網時刻即將來臨!
想至此處,朱見深滿懷期待,極目眺望正前方遠處的午門。那些朝臣馬上就要從午門列隊進來,然後趨步穿過金水橋,匍匐在自己腳下這片廣場上山呼萬歲。然後,自己就要下旨清點人數!
“啪!啪!啪”的鳴鞭聲響過,“呼!呼!呼”的一陣風兒吹過。。。。。。
午門除了值守的親軍官兵和太監,卻沒有一個人從午門進來。。。。。。本該充實起來的廣場除了楊柳飄絮之外。依舊空蕩蕩的,寂靜的令人不安。
“這。。。這。。。是怎麼?”朱見深對左右問道。一著急犯了結巴。
按照規矩,朝會上不會有太監出現。在天子左右有文有武,武官就是錦衣衛官,而文官就是侍班文臣,一般是由四名中書、翰苑詞臣輪班侍從的——由此也可見詞林官的清貴之處。
今日輪到侍班的詞臣謝遷便上前對錦衣衛官問道:“傳旨!看看怎麼回事!”
話要從頭說起,卻說在午門外面,等待上朝的大臣以甬道為界,文東武西壁壘分明。西邊武臣班位裡,公侯伯駙馬團隊位於最前方,然後才是都督府、親軍二十二衛、京營的武臣。
這時候離早朝還有段時間。大家互相閒聊,並沒有嚴格按著班位列隊。在這個略混亂的局面下,方應物能夠不安分的悄悄向前走過去,沒有引起太多注意,而他的目光一直盯著公侯伯圈子。
在這幾年,大明勳臣長壽者很多,能在青年繼承爵位的更少。方應物目光所及大都是中老年人士,年輕俊秀寥寥無幾,不用別人介紹。很容易的便能鎖定了目標。
永平伯安知頭戴進賢冠,身穿大紅朝服,正在與一干叔伯打圈作揖。因為二十幾歲年紀的緣故,他站在勳臣群體裡頗為醒目。又因為輩分歲數小,所以禮就要多。
大明勳臣主要有兩種流派,一是得自太祖開國時分封的勳臣。二是得自太宗靖難時分封的。其他的也有,比如以外戚封爵的。以武功封爵的,但還不是主流。
土木堡之變前。勳貴在朝政上還有不小的影響力,但是土木堡之變後,大明朝廷動盪了幾次,不知不覺間勳臣漸漸就靠邊站了,實際上已經無法決定朝政走向。
永平伯安家這勳位得自於太宗文皇帝燕師靖難,是所謂的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這支流派當然以英國公為首,安小伯爺剛剛拜過了現任英國公張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