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朝廷閣老人選,你我又有何干?”
項大公子很好奇的問道:“你不是向來訊息靈通、深知內幕麼?今天怎的如此遲鈍?”
方應物沒好氣的說:“那是因為有我那老泰山在,從內閣大學士嘴裡當然能獲知很多訊息。現如今老泰山已經回鄉,我又能從哪裡知道內幕?”當然。方應物沒說出口的訊息來源還有汪太監。。。。。。反正現在也派不上用場了。
再說在真實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劉棉花丁憂這回事。也就更談不上有誰能在成化十七年補入內閣,方應物自然無從說起。
因而方應物對眼下這個狀況差不多也算是一無所知。更別說爆內幕了。不過倒是有個參考,按照真實歷史軌跡,過幾年次輔劉珝會被排擠並罷官,然後有尹直、彭時入閣,聽說此二人都是萬安的黨羽。
項成賢又想起什麼說:“還有一件大事,兵部尚書陳大人上疏請辭致仕了!聽說天子不會強留,只怕兵部尚書的位置也要空缺出來。朝廷居然同時空缺一名閣老和一位尚書,這可是不多見。”
兵部尚書陳鉞乃是著名的汪芷黨羽,他現在要致仕退休。是很好理解的。如今汪芷眼看似乎已經失去帝心,處在風雨飄搖的倒臺前夜,所以這陳尚書急流勇退,搶先辭官回鄉,總比日後被當成汪芷黨羽被收拾好。
一位正二品尚書只要回了老家,也就沒人會追究什麼了,也算是政治鬥爭的潛規則。聽到此事,聯想起汪太監,方應物只能深深嘆口氣。這歷史軌跡有變的有沒變的,慣性依舊強大。
方應物又對項成賢勸道:“如今朝廷正是多事之秋,你就老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