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2 / 4)

這話。細細一思量不禁都露出了幸災樂禍地笑容。而原本聽了老闆吩咐預備出去買酒地範狗兒也沒了剛剛地氣勢。惱火地瞪著這邊眾人。忽然轉身撒腿跑回客棧中。良久也不見人出來。這時候。人人都感到裡頭地情形被胡二孃一嗓子嚷嚷中了。嘻嘻哈哈笑了一陣便一鬨而散。

方青雖說並沒有出仕。但身在豪富之家。對於生活起居素來講究。一入屋子。看到這所謂天字號上房靠牆一架大床。旁邊是一個半舊不新地櫃子。旁邊盆架和桌子等物俱是俗氣不堪。唯一稍稍值錢地就只有那張大梳妝檯。

皺了皺眉之後。他就對張越笑道:“人家都以為大人如今在南京。想不到竟是已經到了松江府。這天寒地凍地天氣。住這樣簡陋地客棧實在是太委屈了。若是大人不介意。不如到楊家暫住幾日?方青雖不才。但家嶽應該對大人此行有所幫助。”

儘管明面上看兩人年歲閱歷相差不少,但張越和方青幾次交道打下來,卻是摸透了此人習性,當下便直截了當地問道:“你既然說對我有幫助,那我倒正好有話想問你。我聽這喜來客棧的老闆說,楊家家道中興,靠的是翻修祖宅的時候從地裡挖出來的三壇金子。可是我問楊家如今有些什麼產業,他卻不甚了了

田地不少。要靠田地傳家固然不錯,但要靠田地佔是難能,你這個姑爺應該對楊家的家之道深有了解吧?”

“大人果然一如既往地明察秋毫。”

方青原本就沒打算隱瞞,但此時張越開門見山就撂下了這個問題,他仍然有幾分狼狽。生意場上講究的是爾虞我詐,一點一點地揭開底牌,偏偏張越每次都喜歡直接把那一層鍋蓋完全掀開,要清清楚楚地看到裡頭地東西。儘管手中捧著的茶盞仍有幾分溫熱,儘管屋子裡燒著炭盆,但他仍是感到手指頭彷彿冷得有些僵了,不自覺地低頭垂目。

“楊家起家就是靠的出海賣了一船貨。那時候楊家已經只剩下一座祖宅,結果我那位岳父大人把心一橫,將祖宅典當了一筆銀子到南邊買了船,之後又買了當初在松江府再便宜不過地棉布,然後暗地裡高價聘請老水手運到了琉球。來回路上極其艱險,但去時的滿滿一船棉布,回來地時候就變成了一罈金子。如是三趟之後,他就在贖回祖宅之後做了一場戲,讓人以為是挖到了金子。由於洪武朝和本朝都嚴禁大戶佔據太多的土地,老爺子覺得持家艱難,一直不想放棄這條財路,所以……”

這所以後頭地話就算方青不說,張越也是心知肚明。雖說要冒著掉腦袋的風險,但是和巨大地利潤比起來,民間百姓不顧海禁擅自出海那是肯定的。

若是沒有這一次他提議開海禁的嘗試,那麼大明的海禁帶來的連鎖效應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朝廷嚴厲打擊走私商人,而利慾薰心的走私商人則是在嚴酷的鎮壓之下,勾結海盜和別國武裝反抗騷擾。從中明到晚明,肆虐東南沿海的倭寇裡頭十有**是本國海盜,真正的倭人倒未必有多少,結果這消耗了多少國力?當然,那會兒天底下就連防倭衛所也都爛透了,二十多萬客兵屯駐沿海,結果還烏煙瘴氣,大明的精兵強將實在是爛得太快了。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就好比朱元璋大殺貪官,但天底下貪官還是殺不完,只要人有私心私慾,嚴刑峻法就不可能堵住人們趨利的本性。

見張越沉吟不語,擺明了不會輕易開口說什麼,方青頓時有些焦急。此次回來只是聽說岳父重病,所以他才帶妻子來探視一番,誰知道竟是碰到了這樣棘手的局面。岳父如何家他自然知道,只是這種事情他這個做女婿的並不好勸。如今岳父和大舅哥都有意暫時收手,二舅哥卻執意不肯,兩邊鬧起了分家,他夾在當中竟是焦頭爛額。

“雖說楊家從前的事情犯禁,但我不是下來查這些的,所以我可以不管。”瞧見方青一瞬間大喜過望,張越卻伸出了兩根手指,“我只要知道兩點,第一,楊家能夠從走私一舉躍升本地富,絕不可能沒人撐著,我要知道背後的人是誰;第二,由於海禁,沿海除了寶船出海的碼頭之外,其餘都已經廢棄,我要知道楊家從哪裡出的海。”

“並非我不肯說,我對楊家而言畢竟是外人,這兩條卻是委實不知。若不是岳父病重,大人又不想暴露身份,我一定讓岳父或大舅哥親來拜見。”方青放下手中茶盞,站起來對張越深深一揖道,“大人,還是先頭那句話,請到楊家大宅暫住幾日。這海上的營生楊氏最是精熟,必定不會讓大人失望。而且……”

他咬咬牙把心一橫,也不去看張越的臉色,竟是一字一句地說:“據我所知,松江府悄悄出海貿易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