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微博即將ipo的前夕,大股東和管理者方面,也有權利和義務進行一些股權架構的調整。
李東沒有選擇回購其他機構手中的股本,而是選擇了增資擴股,一點點的價值差,大家還是能接受的。
何況,滕迅微博單一的列出來,也許價值不高。
可滕迅微博也有一批忠粉,包括一些技術上的研發也和遠方微博產生了互補作用。
這時候,價值微微上浮一些,只要不是太過分,一些資本機構都選擇了預設。
而增資後的微博,總價值也超過了80億美元,實際上都沒算上c輪之後的擴張了。
到了這時候,微博ipo之前,最後的股權架構算是徹底定了下來。
總股本3億2000萬股,李東持有1億2000萬,遠方和微博管理層以及員工持有1400萬股,國資金融機構方面持股3900萬股,百度持有1000萬股,其他如維港基金這些私人基金或者國內其他中小投資機構,總共佔據了700萬股。
換言之,遠方和國字號投資方,包括國內資本方,總共佔據了1億9000萬的股本。
而idg、紅杉、高盛、大小摩……這些外資機構,總共佔據1億3000萬股本。
……
就在龍華正式開始為ipo奔波的時候,遠方這邊也開始為微博ipo奔波。
比起滕迅,滕迅只是復牌,而且還是在港股復牌,實際上流程要簡單的多。
這也是很多企業選擇借殼上市的原因,關鍵就在於時間段,流程不復雜,審批也容易。
而微博,引入了太多的外資機構,而且微博是全球化的社交平臺,如果還在國內上市,那就不符合一些國家的利益了。
基於此,微博一開始定下的就是去納斯達克上市。
實際上,如果不是戰勝了滕迅,而且滕迅這個殼子很完美,說不定pp上市,也會選擇去納斯達克。
當然,有了滕迅的基礎在這,這時候滕迅這個殼子放棄了有些太可惜了。
加上pp這些即時通許軟體,主要還是在國內流行,國外早就被msn這些巨頭佔據了,實際上即時通訊體系還是以華夏為主體的。
pp在港股上市,這點倒是沒遭到太多人反對,如果微博也選擇港股,反對的人肯定會很多。
何況,港股市場畢竟不大,養活一個滕迅就差不多了,還想培育出第二家數百億美元市值的微博,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納斯達克,才會給人帶來更大的利益。
……
遠方。
李東這幾天是真的不再來公司了,他婚期將近,新房都沒時間佈置,這幾天正陪著沈茜到處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