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發展高尖端軍事技術,這個是要擴大投入的,那是要往裡面砸錢的,當然也是好事兒。既掌握人事權,又掌握了財政權,一手抓官印子,一手抓錢袋子,你說還有比這個更美的差事嗎?”
葉開說的話倒是很直白的,事實上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立刻就會覺得柳暗huā明又一村了。
葉子健現在只是頭痛自己要應付各方面的利益糾葛,卻沒有認真考慮,這件事情其實也是佬葉家擴充軍隊實力的一個大好良機,平時等都等不來的。
葉開記得很清楚,江成同志動軍隊,是在五年之後的事情了,那個時候軍權已經穩定了,所以老葉家早就被甩到一邊兒了。
但是現在的情況卻不同了,因為葉開的出現,老葉家不但沒有沉淪,反倒是愈發強盛起來…此時整軍的話,受益最大的肯定也就是話語權最大的那一股勢力,所以葉開才會積極主動地勸告葉老爺子和大伯葉子健,讓他們積極操作這件事情。
江成同志雖然是軍委首長…但是具體的運作還是要依靠二老爺子他們的,所以老葉家作為主導這件事情的一方勢力,大有機會去操作這件事情,從中獲益。
說起來,共和國建立以來,已經經歷了八次大規模的裁軍。
1950年5月進行了第一次大裁軍,當時共和國剛剛成立…軍隊總兵員萬“小米加步槍”的步兵是軍隊的主體,空軍、海軍和陸軍特種兵幾乎是空白。
經軍委批准,確定分期分批覆員和轉業百萬餘人,後因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精簡工作停止,根據戰爭需要又進行了擴軍。到1951年0月,軍隊總人數增加到萬…是軍隊歷史上兵力最多的時期。
1952年1月,進行第二次大裁軍,總部和各機關以及國防軍步兵部隊人數減少…軍兵種部隊和院校人數擴大,其中還有95萬地方部隊改編為公安部隊,全軍總定額保持在300萬人左右。
1953年8月,進行第三次大裁軍,全軍總兵力精簡了五分之一多,其中陸軍部隊精簡比例最大。
1957年1月,進行第四次大裁軍,到1958年底,全軍成建制地集體轉業或移交地方的有1個軍部、46個師、30餘所院校。精簡最多的還是步兵部隊,全軍總人數與共和國成立時相比…精簡了三分之二。
1975年底,進行第五次大裁軍。這一次是因為在“文,革”期間,部隊組織編制混亂,比例失調,機構臃腫,幹部嚴重超編。裁軍中…精簡最多的是工程兵、鐵道兵。到1976年,全軍總人數比1975年減少136%。
1980年,進行第六次大裁軍,當年3月,軍委決定,軍隊再次進行精簡整編,大力精簡機關,壓縮非戰鬥人員和保障部隊,將一部分部隊移交地方。
1982年9月,我軍進行第七次大裁軍,5萬餘人的鐵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鐵道部和原配屬的國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部隊轉到武警部隊。從此,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兩個兵種在我軍序列中消失。
1年,進行第八次大裁軍,軍委決定裁減軍隊員額萬。這次裁軍使軍隊實現了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
如今若是再裁軍五十萬的話,那就是第九次大規模裁軍了。
葉老爺子則表示道“如今的戰爭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高科技兵種成為戰場上的主要作戰力量,尤其是海空軍的地位變化鮃常明顯。從這方面來看,我們有必要裁減陸軍,將節省下來的軍費,投入到海空軍的建設上去。關於這一點,中政局諸人是達成了共識的。”
“我最關心的是利益問題,我的華東神韻基地可是投入了大本錢,到時候海軍這部分的投入,尤其是航母方面的投入應該加大一些,也不指望你們能全額購買了,至少不要讓我虧大了。”葉開說道。
當時要建華東神韻基地,葉開也是頭腦一時發熱,此時仔細算一算明細賬單,就覺得耗費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這一次還無償貢獻了十二艘核潛艇,二十二艘各類艦船和一艘航母,這份家當比起共和國海軍的全部裝備都要值錢得多。
可以說,葉開重新締造了一隻共和國海軍的艦船編隊,甚至猶有過之,這份投入實在是太大了。
接下來華東神韻基地自建航母的話,就不可能讓國家光拿好處不做付出了,該huā的錢還是要huā一些的,至少要將華東神韻基地給打造成為唯一的超大型軍工民企才行。
“樹大招風。”大伯葉子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