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因其實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因為大家的理念不同,一部分人覺得凌鋼這麼優秀的企業,不需要改制就可以,另一部分人則認為,越是優秀的企業,越應該改制,否則的話,它終究將會和其他企業一樣,慢慢地走向衰落。
理由就是以前很多不行了的企業,經過改制之後,現在都起死回生了,這就能夠說明制度不同所帶來的結果也不同,好的企業更要先行改制,以便能夠從跟不上適應市場,越做越好。
“國有企業既無須為企業能否營利而激烈競爭,這樣企業就喪失了生產經營的積極xìng和主動xìng。”國務院的一個處長就說道,“至於國有企業的職工,既沒有失業的危險,也沒有獲利的可能,工作量的多少和職工工資沒有聯絡,而且對於企業的生產經營也幾乎沒有發言權,國有企業因此而喪失了生機。一個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能否被市場接受,決定了一個企業能否生存下去,決定了企業能否獲得足夠多的社會和自然資源,因此企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決定自己的生產、經營、服務策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吸引資金、人才、原料等資源向該企業流動。只有透過國有企業改制,才可以啟用國有企業長期沉寂的積極xìng、主動xìng和創造xìng,而充滿活力和擁有主動權的企業將有力地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與發展。”
國家計委的那個司長則是將酒杯往桌子上面重重地一頓,面沉似水道,“書生之見!如果凌鋼的體制不好的話,又怎麼會取得這麼多的成就?”
他這句話,其實也有很多人認同的。
既然凌鋼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那麼就足以說明現行的經濟體制是沒有問題的,否則的話,你應該作何解釋?
如果說體制本身真的有問題,那麼大家都應該搞不好才對嘛,現在既然有了例外,那麼就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罪於經濟體制的原因,這是不負責任的。
國家計委是1952年成立的,改革開放後的一段時間,這個機構一度被看作是計劃經濟核心堡壘。到了1988年,國家經委被合併進國家計委,組建了新的國家計委。此時國家計委被定位為高層次的宏觀管理機構,不再承擔微觀管理和行業管理職能。
直到後來幾年,國家計委變成了發改委之後,依然是手握重權的大部門,有小國。務。院之稱,足見其影響之大,許可權之重要。
國家計委的一個司長,地位也是非常重要了,至少是對上地方上的這些省市官員們,那絕對稱得上是兩眼朝天的。
凌鋼改制,事實上就是要從國企行列中逐漸淡化出來了,至少是zhèng ;fǔ層面上對企業的影響力降到了最低,即便是計委方面對它的影響,也大不如前,所以計委方面的人,就覺得改制是從他們的手中開始奪權,當然心情不會很好。
事實上,這一次受邀而來的計委官員們,臉sè都拉得很長。
如果是破落了的企業改制,那也就算了,反正是破罐子破摔,也當是給國家減負,可是像凌鋼這樣的優質企業,怎麼也需要改制?
這事兒就讓很多人想不明白了,可是同意凌鋼改制的檔案,確實是從國。務。院裡面直接下文的,他們也不能說很麼反對的話,甚至還得硬著頭皮來參加這個儀式,心裡面自然是很不高興的。
但是此時在酒桌上面發發牢sāo,表達一下不同意見的,卻是可以的。
葉開冷眼旁觀,倒是沒有說什麼話,他跟坐在旁邊兒,有些認真地聽著那邊兒對話的唐沐說道,“這魚做得不錯,你多吃點兒。”
“領導,您覺得他們說的話如何?”唐沐聽到葉開跟他說話,應了一聲,然後就小聲問道。
“這種事情,見仁見智唄。”葉開嘿了一聲道。
正文 第820章 滾!【三更】
“領導,您覺得他們說的話如何?”唐沐聽到葉開跟他說話,應了一聲,然後就小聲問道。
“這種事情,見仁見智唄。”葉開嘿了一聲道。
其實葉開並不願意在這些問題上,徒起口舌之爭。
因為這麼做的意義,實在是不大,對於目前的國企改制工作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要知道,凌鋼改制是得到了國。務。院方面批准的事情,你一個小小的計委司長,還是來參加這個儀式的嘉賓,沒事兒提這個合理不合理,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zhèng ;fǔ層面的事情,就應該是這樣子的,在沒有定下來之前,你可以多方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