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有三十萬大軍。我梁州不足八萬,益州援兵未至。傳聞秦將王猛,統兵征討,攻必克,戰必勝。”
“住口。長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傳令下去,此戰必勝。”
——
——
果不其然。張為騎虎入秦軍壓境大營,馬匹受驚,四分五散,混亂無序。戰騎難以駕馭,踩人踢人,狂奔呼嘯,反倒成了禍害。
秦軍眾人圍虎之際,晉軍趁亂攻入。殺聲四起。秦軍有些戰士盔甲未著,只有待宰。不時,潰不成軍。
小桓徵見刀槍劍殺,並不畏懼,歡呼不止。張為見亂,甚為不安。
張為對小桓徵說道:“師父,我們走吧。”
“帥旗呢。帥旗還沒拿到。搶到帥旗我們就走,好不好。”
張為見中主營前有一面大旗,旗面有字‘秦’。便道:“帥旗在那,我去拿來。你坐著別動哦。”
說罷躍身過去。被護旗軍士攔住。主營出來一個彪悍男子,一臉大鬍子,滿目兇怒道:“狗東西。豈有此理。”
這人便是秦軍領兵大將王猛。王猛出拳便與張為對打。張為意在帥旗,可又聽那廝出言不遜,便打了再說。
王猛道:“大膽老兒,爾等是誰?”
張為道:“你爺爺。”張為強打。王猛師出華山,武功自不及張為,但壯年勇猛,體勁十足,硬掌硬拳,張為接幾掌後,多有忌諱。
小桓徵一人在大蟲背上,穩不敢動。大蟲見張為離身,便不安分;又聞戰鼓連天,受驚奔跑。小桓徵在大蟲背上更驚,大叫,“張為。張為……”
大蟲往岷山方向奔去,無物可擋,未出百丈,小桓徵落下虎身,摔在一個全身是烏血的死戰士身上。大蟲闖出,還不忘叼走一個活人。
小桓徵這才失魂落魄。大叫一陣‘張為’無人應後,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喊著‘舅母,舅母’‘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戰聲鋪天蓋地,哭喊叫囂,誰人顧得上他一個孩子。看沒人理會,便走開凌波微步,一為躲避,再為找人。找不見張為。再一次仰頭嚎哭。
一匹戰馬呼嘯而過,小桓徵只覺被人提起,便坐在了馬背。回頭一望,是一個濃眉方臉,金盔將軍。
小桓徵叫道:“三叔。”
那將軍便是桓伊。桓伊並非桓徵三叔。一時認錯人罷。著實神似。
將至夜幕。領兵來報:“大將軍。秦軍帥旗被奪,全軍潰散,已將趕至青衣對岸。殘兵敗將已棄械投降。”
桓伊豪爽大笑,下令道:“好。鳴角收兵。”
——
——
桓伊將小桓徵帶回軍營,怎麼問小桓徵都不答。小桓徵認錯三叔窘而不言。桓伊以為這孩子嚇壞了。要交給司馬連夜帶回梁州城,尋醫瞧瞧。聽司馬言明,就這孩子與那老頭兒騎大蟲一同鬧城鬧軍營來著。
桓伊尋思,這一老一小的玩心,誤打誤著竟助了戰事,趕出了敵軍。便問道:“那老頭兒呢?”
“不知去向。帥旗定是那老頭兒奪走的。”
“一同來的孩子也不要了?”
小桓徵拉著桓伊的手不放,搖擺道:“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家住哪呢?”
小桓徵搖頭。司馬要來拉小桓徵的手。小桓徵即刻哭喊著‘舅母、舅母’。誰都不給碰,一個人蹲著哭泣,好不是可憐傷心。
桓伊命司馬退去吃飯。士兵給桓將軍送來飯菜。
小桓徵也餓了,停了嗚咽,道:“我也要吃。”
桓伊便招手讓他過來一起吃。桓伊不免順便問幾句姓名家住,小桓徵只顧吃,不管答。桓伊也便搖頭不問了。
小桓徵吃好後,打坐休息。自鶴鳴山,身體覺著舒服了,不再有難受。學著那師祖和張教主打坐睡覺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
桓伊笑而不語,取下掛在案後屏障上的一隻翠青長笛,出了帳篷。
“星繁閃,月光淡。
翠青笛,音悠遠。
不禁時,心若盼。
聲臨盡,意難忘。”
桓伊一曲笛聲,勾起盡數士兵的思念,或思鄉,或思親,或思人;無心者盼望,有意者荒涼。
小桓徵聞聲雀躍地出帳篷,看桓伊嘴邊青笛,手指微動,便是悅耳動聽的曲子,拍手歡叫道:“真好聽。真好聽。你吹的那個是什麼?”
情不至,曲難全。小桓徵的叫聲擾亂情緒。桓伊停下。
“這便是柯亭笛。笛吹‘落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