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上,存在十分少量的原始生物,是一種比單細胞更為原始的生物,相對於物種豐富的地球來說,這種生物恐怕連生物都算不上,太簡單了,沒有任何研究的意義。
只要不會危害到人類,科學家們也沒心思研究這種原始生物。
而且,就算火星上有智慧生命又如何,以科技教父的手段,頃刻間屠滅,外星智慧生命最好結局,恐怕就是關在動物園供人類欣賞了。
第三,火星完全是未開發的星球,不存在外星文明痕跡。
這一發現,讓科學家失望的同時,也鬆了口氣,他們可不想見到第二個像“火星人”那樣恐怖的生命,“火星人”的不死不滅給他們留下巨大陰影。
既然火星沒有外星文明,那麼太陽系現在的主宰只有地球人,除了地球人,太陽系再不存在任何生物。
在老者工作的同時,其他人對基本資料有了一些瞭解後,也開始自己要完成的工作。
地質學家考察地形,開始在火星建造種植基地。
土壤學教授,利用火星土壤加上現有的肥料,弄出種植土。
植物學家忙著種植巨型土豆,用作日後的食用,畢竟和糧食相比,土豆有著更大的優勢。
這種方式脫胎於月球的改造計劃。它能讓科學家門,在食物上做到自給自足,雖然天天吃土豆會膩,但總比沒吃的強。
還有生物學家,開始根據火星的重力、光照時間,篩選著地球上哪些動植物可以送到火星上。
畢竟移民的不只有人類,很多動植物也會跟著移民。
還有氣象學家,著手研究火星的氣候,並不時拿出相機拍攝下火星空中偏藍色的太陽。
當然,開發工作還不止這些。
在飛船降落後,這艘集所有黑科技與一身的飛船,像在月球那樣,一層層伸展開來,遠遠看去,就像一隻立在地上的田螺殼。
而在飛船展開的同時,船上的智慧機器人大部隊也開始建造人類移居的建築。
有了完善的改造手段,改造火星會比月球容易不少。所有的開發工作幾乎都是齊頭並進,也比開發月球縮短了不少時間。
短短一個月時間,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