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我想也是。”
玉帝點點頭,這原本就是很明顯的事情。但緊接著忽然臉色嚴肅起來,看著米小俠說道。
“米教主手段高明,此次比試進行順利。但有一點朕不得不提醒,嶄教雖佔一時上風,但畢竟沒有聖人坐鎮。”
“聖人……”
米小俠微微皺眉,玉帝所說的,其實也正是他最擔心的。
紫霄宮法旨,聖人不得輕出,這句話本來就有問題,什麼叫‘輕出’,這個度如何把握?從另一個方面解讀,聖人在關鍵時刻還是會出手!
道教三聖,佛教兩聖,唯有嶄教,只有米小俠苦苦支撐。
此時嶄教雖然佔據上風,但佛教一旦陷入困境,必定求救聖人。到那時,嶄教還有何勝算?
跟玉帝聊了一個多時辰,米小俠皺著眉離開離開凌霄寶殿。
“看來必須要走一趟了。”
出了天庭之後,米小俠目光漸漸堅定起來。
………………………………
552 尋援
在佛教扶持下,孟知祥佔據兩川建立蜀國。但之後僅僅半年,便病重而死,在位僅僅七個月,終年六十一歲。
孟知祥死後,由其三子孟昶繼位。而此時的孟昶,年僅十五歲。雖然算不上年幼無知,但思想尚不成熟。
孟昶之上還有兩個哥哥,卻偏偏由他繼位,完全是佛教一手推動。
從之前大唐,到如今天下分裂,佛道兩教都曾多次扶植皇帝、王朝,但往往最後都會失控,眼睜睜看著皇位更迭,王朝覆滅。
再看嶄教和米小俠,不論是大唐諸帝,還是江南道如今的吳國,對皇室的掌控都極為牢固。
究其原因,下手早爾。
當初的大唐皇帝,在很小的時候,米小俠就會提前接觸掌控。這種從小根植的掌控,遠比成年之後的要牢固。至於如今的吳國,就更是如此。
一是借鑑,二是汲取教訓,這次蜀國王位更迭,佛教特地選擇了一位年齡小的皇帝,為的就是更好掌控。
“兩川乃大唐疆域,孟知祥據為己有,乃竊國之賊!今孟知祥已死,然父債子償,當由孟昶償還……”
孟昶剛剛繼位三天,李從珂一道旨意下達,徵召各藩鎮諸王,一起討伐蜀國。
“諸國共尊唐朝,此乃帶天行權,我等理應遵之……”
緊接著,在各藩鎮諸國還沒有做出反應的時候,讓所有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吳國竟然第一個響應,當即發兵二十萬!
此時諸國,只有蜀國和吳國不向唐朝稱臣,之前吳國更是跟唐朝一番大戰,幾乎你死我活。此次唐朝伐蜀,吳國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竟然隱隱有種臣服的意思,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時間,各藩鎮諸王都是一頭霧水,吳國兵強馬壯,相比之下反倒唐朝局勢不穩。這個時候,吳國怎麼會向唐朝稱臣,完全沒有道理嘛!
但不管怎樣,吳國已經表明態度,而且二十萬大軍也已經在路上。
北平領旨!
扶風領旨!
琅琊領旨!
……
雖然不知道因由,但這麼一來,各地諸王紛紛領旨出兵。
相比諸國,吳國的實力遙遙領先,以至於可以和唐朝抗衡。所以此時吳國表態,使得原本岌岌可危的唐朝,瞬間硬氣許多。
諸國都是牆頭草,這種形勢之下,紛紛倒向唐朝也就不足為奇。
如此一個月之後,唐朝大軍二十萬,吳國大軍二十萬,其他諸國各路大軍三十萬,總計七十萬,對外號稱百萬大軍。從各地匯聚,浩浩蕩蕩殺向蜀國!
“嘎嘎!咱們不滅了他李唐就不錯了,如今卻要向他稱臣,真是令人惱火。”
金陵城牆之上,望著二十萬大軍出發,醜奴一陣牢騷。
“這是主人和道教商議而定,目的是打擊佛教,我等照做就是了。再者說,這一仗之後,只要主人點頭,反過來滅了李唐也不是不可。”
春娘嘴角冷笑,完全不把唐朝放在眼裡。
醜奴笑笑沒有說話,這個道理他哪裡會不懂,但就是心裡不痛快。
“大師,唐朝舉天下之兵伐蜀,朕該當如何是好。”
百萬大軍奔來,新任蜀王孟昶瞬間慌亂手腳,向身邊變換模樣的文殊菩薩求救。
“陛下放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您調兵遣將竭力抵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