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將之消磨,這些都不是一天二天所能完成,要是讓對方逃出一絲元神,將來必定是禍端。
天方明拱手一禮:“佛母,此人與我有舊,能否讓我勸勸對方,雙方化解了這場恩怨,也好似大動干戈。佛母意下如何?”
“施主既然有心,婆娑當然聽從。”獨孤鳳合十回禮。隨即放開佛國,吉紹稷正在其中無計可施,苦苦抵擋,突然身外一鬆,又回到熟悉的世界,心中一喜,他現在可沒有什麼鬥志,準備三十六走為上,至於怨氣,以後再說。
“吉道友,勿要匆忙,你與佛母之間仇怨,我來當作調解人如何?”吉紹稷正準備走,耳邊傳來天方明的聲音,不由一愣,停了下來,見是天方明,拱手這禮。
“原來是天道友,我與佛門之怨實是對方渡化我弟子,如果事先告訴我一聲,倒不是什麼大事,而對方卻是直接渡化。”吉紹稷見天方明出現,也想找個臺階下,口氣之中不由軟了下來。
“這就是道友不對了,佛母的佛門中人雖未打招呼,但並未要道友的弟子脫離師門,而且道友門人不過是修習佛門功法,並未脫離師門。道友卻為了一口氣,將弟子禁閉,才引起這些事端。本來沒有事,道友,雙方退一步,佛母不追究道友今日之事,道友也不要追究弟子之事,依我看讓弟子在聽法後回到師門,向你賠個不是如何?”天方明勸道。
獨孤鳳淡淡地說:“我不會因吉施主之日之事,而追究吉施主責任。”
吉紹稷本想爭一爭,見獨孤鳳如此說,也帶有賭氣性質說:“天道友,看在你的面上,我就饒過佛門這一次,以後再有,就不客氣了!告辭!”說完場面話,就要離開。
“吉道友,既然來了,不如聽聽佛母講法,道友弟子既然自願修行佛法,佛法當有獨到之處,不如留下來聽聽,也好明白弟子為何修行佛法,如何?”天方明勸到。
吉紹稷一聽也有禮,他今天吃虧,就是對佛法根本不瞭解,如果瞭解到佛門法術神通特點,也不至於如此被動。遲疑了一下,說:“既然道友如此說,也罷,就聽從道友安排!”
邵延在一旁心中好笑,化神修士都是一幫死要麵皮的主,明明是想了解對方底細,偏又如此扭捏。
眾位真人重新落座,吉紹稷也坐在臺上後排,臺下聽法眾修見事已了結,鬥法之中,特別是獨孤鳳展現的幾種佛門神通,讓眾人心中對獨孤鳳講法充滿了期待。
獨孤鳳正式開始講法,先說的是世尊得法經過,世尊如何從一個王子感悟到生老病死諸苦,生起求道之心,棄王位離家苦修,最終於菩提樹下頓悟成佛,眾修這才明白佛門是如此來歷,為佛祖那種為求大道而不顧一切精神而動容,這才是真正求道之輩。
接著獨孤鳳講述的是佛門對世界人生的看法,從四聖諦,也就是苦集滅道說起,談到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五陰真人這才真正明白,當初自己以五陰為名,實際上就是此五蘊,特別是識蘊,其中又分為八識,當初邵延點撥就是從識蘊入手,以六塵為基,才使自己突破化神,原來根源在此。
從五蘊說到十二因緣,這一整套下來,眾修才知道佛法一個完整體系,總領世間種種,不怪佛門是上古傳說中一大教。
獨孤鳳講法漸入佳境,一些聖景出現,天空之中有光華灑下,獨孤鳳腦後佛光現,佛光之中,兩名散花天女現,朵朵天花從空中灑下,一落到地面就自然消失,而獨孤鳳卻是進入一種特殊狀態,根本沒有覺察這種異象出現,眾修卻驚呆了,有見識的修士聽說過,上古時期,高僧講法,天花亂墜,原來是真的。
雲仙兒升手想接住一朵飄落下來的天花,卻發現自然透過掌心而下,邵延微微一笑,此花本是講法時感染眾生,心中感激諸多美好所凝,現幻相於前,根本沒有,如何接得到。正想之間,心中一動,手一伸,一朵紫色天花落在手上,邵延手上淡淡一層清光,居然接住了,邵延明白了,卻在手上玩弄著這朵天花。
雲仙兒目瞪口呆,不服氣,掌上湧起一層薄薄光華,也伸手去接,天花依然透過掌心而下。邵延輕輕地說了一句:“本由心生,以心接之!”雲仙兒想了一會,又伸手去接,還是接不到,只得放棄。
獨孤鳳正講到小乘佛法的修行,小乘佛法實應稱為上座部佛法,因其以超脫自身為主,不如大乘普渡眾生,故被大乘佛法稱為小乘,其最高道果為阿羅漢,其印證便是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稱之為法印,因為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