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卻是來到萬壽山,邵延並不是無目的而來,上次和鎮元子有千年論道之約,邵延實際上已經違約,邵延成就大羅金仙后,便入了太清境清修,時間轉眼間過去一千大幾百年,今日重回地仙界,邵延當然要上萬壽山解釋一通。
邵延一到,早有童子出迎,邵延隨童子入內,拜過五莊觀的天地二牌,鎮元子大仙已出殿相迎,入殿後,按賓主做下,邵延先向大仙表示歉意,簡要說明一些情況,大仙哈哈一笑:“道友不必道歉,我倒是恭喜道友進階大羅,修行之中,一次閉關,往往就上千年,錯過時間也正常,何況道友不是無故不來,你的事情我也知道,如果你今日不來,過些日子,我也不在地仙界中了!”
邵延一聽,恭喜道:“大仙看來已經斬斷與地仙界的關聯,應該快邁出最後一步了吧?!”鎮元大仙點頭說:“正是,現在是一身輕鬆,舍掉這一切,天地頓寬,現在不過調整自己,當自己無盈無虧,存亡合一之時,自然會邁出那一步,看看那一步之後,是怎樣的風景?”
“大仙現在還有期盼,看來還有一些時間在人間!”邵延笑了。
“不錯,正因如此,我現在尚未邁出那一步,等我哪日,心中不再期盼,抬腳便出!我稱為地仙之祖,卻以地仙界為道場,邁出此步,也算一種證道之路!”鎮元子看來心情很好。
“除佛魔外,有無其他非道門證道之路?”邵延見鎮元子說出此話,也笑了,聽到證道之路,心中一動,問到。
“當然有,道門性命雙修,上者肉身飛昇,下者,棄肉身,元神飛昇,入仙界重塑肉身,佛魔兩門亦與此類似,佛門多修本性,往往拋肉身,元神成金身飛昇,但也有肉身飛昇。除此外,諸子百家,均有正果,不過諸子百家,儒墨法更顯,多注重濟世,以蒼生為念,不以自身為重,其於世間多功,往往一靈見其本性,死後成神成聖,自然身入仙界,駐天庭之中,也算道果。”鎮元子說到。
“這些我倒是第一次聽說,孔子在世間稱為聖人,現在也應在天庭之中,不知在何處,功行如何?我以前在凡間聽說,聖人不死不滅,但在仙界並未見聖人這一道果,何人能稱為聖人?”邵延來了興趣。
“孔子在天界一重獨特空間之中,有人稱之為大賢聖境,有大成殿,諸子百家在此空間,各有其殿,之間也經常論戰,他們功行比較奇特,注重眾生,有點佛門普渡之意,不過又不同,不求眾人飛昇成仙,而是將世間凡界變成大同世界或其他理想世界,因此,他們不同於我們,以超脫為念,諸子門中,本無具體修行之法,其祖師大多數是直接明心見性,其門下卻無此資質,遂創出一些法門,如儒家中孟子,以仁為核心,養浩然正氣,後輩更是借鑑佛道等,以浩然正氣為核心,開創儒修一脈,其飛昇以入大成殿為榮,其他諸子亦是如此!至於聖人,僅是一個稱呼,儒稱孔子為聖人;墨稱墨子為聖人;道家亦稱道德天尊等三清為聖;佛家稱佛祖為聖,甚至稱釋迦為世尊,均為尊稱而已,並非道果。”鎮元大仙笑到。
“原來如此,他們修行如到飛昇大賢聖境,之後如何修行?”邵延大感興趣,諸子並不注重佛道最終超脫,他們目標何在。
“為學日益!一方面繼續完美道德和學識修養,另一方面,卻又將目光投向無盡世界,或意識降臨那一界,甚至投生那一界,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也算一種功行,週而復始,正好道祖所說,周行不殆!有衝突也有合作,如儒墨之間常衝突,農家、陰陽家、兵家和雜家往往與其他諸子合作!”鎮元大仙如此一說,邵延明白了,他們得道,又回到平凡的世界,去實現自己理想,成道後,不是飛到天上,而是返回人間,這也算一種方向,生命本是多姿多彩,這也是一條道路,有時,真正的聖人在人間!
第五百九十節 因果今了廣果天
一輪明月當空,邵延已拜別鎮元子大仙,落在一座山上,觀看山景,不覺天色已晚,浩月當空,銀漢稀疏,邵延望著月色下一切,一種久違心境重新升起,不知不覺中,幾千年過去,往事已過,自己一步步走到了目前這個程度,回想舊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邵延正在感慨間,不覺“咦”了一聲,轉頭望去,那邊有人爭鬥,離邵延甚遠,約有千里,對邵延來說,卻是不遠,雙方邵延都認識,都已經功行逼盡天仙,相差一步而已,邵延搖搖頭,一步跨出,出現在兩人相爭的當空。
兩人是一男一女,感覺到有人到來,抬頭一看,均是大喜,兩人同時叫了起來。兩人一是三陽,邵延看得出,百年之內,有把握入天仙,三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