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坐下的馬有些不爽,覺得有潛在的危機,所以不想走了。
董卓呢?心裡也有點猶豫了,往日裡的流言蜚語一時間湧上心頭,不想去了,一旁的呂布當然不幹了,你要是不去的話我們那頭的埋伏不就是白費了嗎?所以連哄帶騙的給忽悠了過去。
到了以後發生的就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埋伏在門外的甲士們紛紛出現,將董卓圍在中間,董卓連忙招呼自己的親信呂布,我們的呂布同志呢?從懷裡拿出早就擬好的詔書冠冕堂皇的宣佈:奉召討賊!
一個董卓,混世魔王董卓倒下了,至死也許還沒有想明白昨天晚上還如日中天的他怎麼就那麼快的垮臺了,呂布的背叛?的確如此,至少他比夏桀和商紂好一點,不用埋怨老天,知道死在誰的手裡,但是那也只是一個表象,呂布的存在只是使得他的死亡提前了而已,看看老百姓的反應吧:
長安士庶鹹相慶賀;
曝卓屍於市,董卓素肥,膏流浸地,草為之舟(我靠!太誇張了吧?官當的大就是有油水嗎?);
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達旦,如是積日。
自己彈冠相慶也就算了,還如此處理大惡人的屍體,並且津津樂道的寫在史書上就知道董卓敗亡的真正原因了:失去了民心。
民心這個東西很奇怪,老百姓手中沒有武器,尤其是中國的老百姓,除非餓到人相食都解決不了生存問題才知道造反,按理來說反抗力是比較弱的,但是正是這種積壓導致了它一旦爆發出來,威力將是十分驚人的,因此,歷代君王奉行的都是愚民政策,滿足老百姓的最低檔次生活線,但是要終其一生為了生計奔波,沒有精力和智力想別的事情——生活水平嘛,水漲船高,一旦太好了就會拿出多餘的精力和時間想別的事情,就會不滿足,那樣的話就不好統治了啊,還是都像圈養的牲口比較好一些。
所以,狗屁賢明君主啊,統統是做著道德文章,忽悠天下百姓,保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帝國千秋萬代!
但是董卓呢?恰恰違反了這條統治中國大地的鐵律,不錯,他的確是很聰明,鬼點子上來防不勝防啊,只是太聰明的人往往會折在這聰明二字上,商紂王們都是很聰明的,自以為憑藉著自己的聰明就可以扭轉乾坤,其結果就是是得其反,自取滅亡。
董卓就是這樣,憑藉著陰謀和詭計取得一次次的成功之後,得意忘形的他進而挑戰這條鐵律的底限來了,火燒洛陽遷都長安就是極端的代表,你遷都就遷都嘛,斬草除根的事情幹多了能不折壽嗎?而這種態勢並沒有中斷下來,那個苦心經營的鶥鄔中藏著多少物質財富呢?金三萬斤,銀九萬斤,珠玉奇玩雜物皆山崇阜積,不可知數。
斂財如此拼命,不知要有多少人生活在死亡線上了。
董卓的死也給那些阿諛奉承自己和董氏家族帶來了滅頂之災,首先就是夷滅三族,連那九十歲苦苦求饒的老母也沒有放過,至於為了保命或者升遷而親附董卓的大臣們就更加倒黴了,主簿田景等三人還是比較硬氣的,居然敢去探望董卓的屍體,立馬被呂布處死,之後的都不敢動了,但是也逃不過,凡是有過親密接觸的都被下獄而死。
董卓惹得*人怨,所以一系列看上去有些過火的處決都被世人以及後人所接受了,這也助長了王允和呂布的囂張氣焰,以再造大漢的功臣自居起來,進而在後來的一系列的政治事件處理中昏招迭出,斷送了大好的局勢和天下萬民的期待,士大夫階層?割據一方的大員?他們沒有任何的損失,沒有,這些披著仁義外衣的董卓們說不定在後面偷偷的樂呢,天下大亂在他們看來是莫大的喜事啊,亂吧!亂吧!越亂對我們越有好處!
正因為有很多的董卓存在,所以,一個董卓的消亡,並不能導致這個亂世的謝幕,而王允們的失誤則是推動了這個亂世進一步混亂下去,這一系列的失誤首先就是從對蔡邕的粗暴管理開始的。
06—05:血腥帷幕的開啟(1)
何進吃飽了撐的以後的舉動頂多是引進來一個大惡人董卓,而且這還是事後諸葛的角度,如果進來的是一個善人呢?頂不濟是形成了一種權力真空,讓野心家有機可乘,還不至於壞到極點。
董卓的暴戾也就是在自己的統治範圍之內大開殺戒,製造白色恐怖而已。
但是董卓死後呢?本就已經初成規模的大亂局勢就更加令人琢磨不透了。
這都拜王允和呂布的政治低能所賜,本來,這是一個極好的整頓人心的機會,窩囊了半生的王允終於有機會站到前臺指揮著芸芸眾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