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難怪赤壁慘敗之後,曹操仰天長嘆:如果郭嘉還在的話我就不會輸了啊!
後人往往把這個歸罪於曹操的找藉口,搪塞自己的錯誤,進而論證出一堆曹操必敗的理由,其實戰場上就是這樣,勝敗轉換往往在一瞬之間,官渡之戰,袁紹掌握了大量的優勢條件,最後不還是一觸即潰?而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輸還是比較模糊的,相信即使是孫權和劉備都沒有想到勢不可擋的曹軍會輸得這麼狼狽,一如當年曹操戰勝袁紹自己都不可思議一樣。
而發生的這一切恰恰是在郭嘉病疫之後。
曹操還在贏,不是說一下子從常勝軍變成了逢打必輸,而是說之後的曹操失去了一種神采,那種獲勝的韻味沒有了。
難道真的是因為那個最近於神的人離他而去了? 。 想看書來
14—11:終於練成大神的曹操
以官渡大戰為主旋律的雙雄對決篇,經過一陣慘烈的廝殺,徹底的奠定了北方的頑主格調——因為最後一個帶有貴族氣息的大軍閥,大紈絝子弟,以及三國頭號敗家子袁術兄弟二人齊雙雙退出了歷史舞臺,踏上了項羽的不歸路,充分展現了非頑主人群對於亂世是如何的不適應。
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頑主曹操,基本上掌控了整個北方的政治經濟命脈,以後雖然是在南進的道路上屢次遭遇波折,家門口也是幾次遇險,但是霸主地位基本無法撼動了。
而袁紹落寞之後,曹操還擺平了一個北方比較有影響力的頑主——張繡,這是他少數幾次的用和平手段整編他人,當然了,之前也是付出過鮮血和犧牲的,所以,饒是張繡拼命的表現自己,還是難以避免的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完成了對曹操的謝罪。
完成頑主階層對北方的壟斷並非是這一時期的唯一意義,曹操此舉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就是把另一個真正的大頑主趕到了南方。
從此,北方是冷清了不少,但是,南面卻是變得無比熱鬧起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劉備這個大混混的到來。
在劉備到來之前,南面真正算得上是頑主的就是下一章要提到的孫氏一門,但是人家很忙,又要*山越,又要擺平對自己不爽的地方大族,還要不時的表現出對曹操地盤的興趣,以此證明自己並非二流豪門。
不過,對荊州地區的無功而返,再好不過的說明他們的真實實力了,翅膀還沒有硬到那個程度。
除此之外呢,南方就沒有一個像樣的頑主了,拿得出手的有劉璋和劉表,劉璋能夠保住四川沒有被張魯吞併已經是一個奇蹟,而劉表呢,畏首畏尾起來簡直就是袁紹第二,難怪曹操鄙視他為守土之輩。
的確,像劉表、袁紹這樣一出生就什麼都給準備好的紈絝子弟,求生慾望不會太強烈的,遠沒有靠著太監上位以及街頭練攤的劉備那樣飢渴。
所以,劉備的到來絕對是個好事,相比於北方的慘烈,南方有點一潭死水的感覺,事實上,劉表作為南方的橋頭堡,已經有了危機感,不管是掃蕩北方之後目標南移的曹操,還是已經跑到這裡尋求政治避難的劉備,似乎都對自己這個絕少遇到戰爭破壞的荊襄寶地垂涎三尺。
這幫流氓!有那麼大的地方還不知足!估計此時的劉表心裡很鬱悶的罵著曹操,劉備也是無法躲過這一罵的,給他一口飯吃就不錯了,還總是長吁短嘆,想用我的部隊和死敵曹操掰手腕,歇著去吧你!
所幸,劉表沒有活那麼長的時間就昇天了,把這個煩惱的問題拋給了子孫,而遠在巴蜀的劉璋就更是沒心沒肺的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了。
所以,能否抵抗第一大頑主曹操的侵略,保證亂世不至於這麼早的結束,就看沒有地盤的劉備和地盤不大的孫策了。
劉備沒有地盤,暫且不提,先看看孫策們是如何表現的吧 。 想看書來
15—01:少年輕狂的孫策(1)
當孫堅在外面辛苦拼搏的時候,長子孫策也沒有閒著,雖然是十幾歲的年紀,但是也知道收攏人心,結交豪俠,而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周瑜,這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青年才俊,兩人“義同斷金”,難怪孫策之後,周瑜還是盡心竭力的輔佐孫權,直到自己也英年早逝了。
不過好景不長,正當孫策準備大展宏圖之際,孫堅不幸戰死沙場,所以,無奈之下的孫策只好跑到袁術那裡寄人籬下。
其實平心而論,一開始在袁術的手下,孫策的日子過得還是蠻滋潤的,一方面,朝廷使者馬日磾代表著中央來給予他安慰性質的名分——懷義校尉,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