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度啊,那麼,我投降了,假設啊,假設我是投降了,那麼,您和劉備怎麼辦呢?豈不是隻有死路一條了?
言下之意就是:小子!不要太狂!看看自己是什麼德行吧!
聽了這話,諸葛亮不僅沒有慌,反而心中偷樂——孫權還是有點年輕氣盛啊,這麼快就落入了我的圈套啊,看來激將法要奏效了。
將軍,大神不緊不慢的說道:知道田橫的故事吧?連他都知道忠義二字,何況我們的劉皇叔乃是皇室貴胄,更是要捨生取義了,如果真的打不過曹操的話,那麼是天命如此,怪不得別人,我們也沒有什麼怨言,總之,被曹操騎在頭上,我們寧肯去死,劉琮這樣的垃圾是我們鄙視的物件,根本就不值得效仿啊。
一聽這話,孫權的火“騰”的就上來了:奶奶的!劉備都快成光桿司令了還負隅頑抗,怎麼說我也是有著雄兵十萬,憑什麼就受制於人啊?!
將軍決定了嗎?是戰是降?諸葛亮忙不迭的問道。
當然是戰了!孫權還是有點憤憤不平,不知道是不想被曹操控制,還是成了劉備的反面典型和思想落後分子,話一出口,才琢磨過味來:哎呀!上了諸葛村夫的套了。
不過無所謂了,其實本沒有舌戰群儒那回囉裡巴索的事情,個人英雄主義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放光芒的,諸葛大神的談話技巧固然是高明,不過之所以這麼順利還是因為孫權已經有了想法,雖然張昭等人支援投降,但是有兩位關鍵人物對於孫權的決定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開場的那一幕對話,包括諸葛大神的渡江(不一定吃了劉備的一碗白米飯啊,說不定是餃子呢,上車餃子下車面嘛,吳導太節省資金了,一碗米飯一元,一盤餃子,即使是物價漲了也不過20元啊),都是水到渠成。
這兩個人就是魯肅和周瑜。
19—02:備戰之孫劉聯盟(2)
魯肅,前面在講小霸王的時候,提過他,和蔡瑁一樣,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者,不過還是一個*主義者,絕不允許他人染指,也許孫權也會很奇怪,怎麼他對於抗拒中央勢力如此之執著,甚至比自己還積極,不過無所謂了,作為一國之君,沒有必要探究這些了,只需要知道魯肅對他忠心,對他的事業忠心,就可以了,所以,孫權給予魯肅的也是無限的信任,比如,當張昭詆譭他的時候,孫權的反應就是嗤之以鼻,還給他的老母家人買了很多東西,以示鼓勵,這都刺激著魯肅更加賣命的為他工作——也許這就是最佳的君臣模式吧:臣子要不停地揣摩上意,而君主在確定臣子的無限忠誠之後就要在可控制範圍之內給予無限的信任,注意,是可控制範圍之內,至於為何對自己忠誠,則是不要太八卦了,畢竟,有雞蛋吃就可以了,何必去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孫權這一點做的不錯,至少在魯肅身上做的是不錯的。
魯肅呢?揣摩分析上意上也是好手,孫權的心思他是拿捏的很好,當然了,關鍵是和自己的思路對上了,否則早就和孫策搭上了。
除了這些身份和立場以外,魯肅還有一點不能忽略,那就是在政局分析上完全不遜色於諸葛亮,客觀的總結並且加上自己的心理暗示,慢慢的就把孫權給匯入自己的模式當中了。
魯肅是怎麼忽悠孫權的呢?立場和諸葛亮不一樣,所以說話的方式也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了。
首先,魯肅再一次強調了荊州版圖對於江東的戰略意義,“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在魯肅或者江東人士看來,荊州本身的硬體就是很優秀的,何況他的戰略地位了?現在呢?因為劉表的死亡形勢更加複雜了,劉琦和劉琮不對付,手下的將士各有自己的主意,雖然說之前咱們和荊州軍隊的作戰中佔據用一定的優勢,屢次打退來犯的敵人,不過對於他們本土還是沒有什麼損害,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咱們地勢不利,被人壓制,現在真正的機會來了,勢力一分為二,可以好好的撈一把了。
咱們打的過嗎?趁火打劫?孫權有些疑問。
當然不是了,咱們應該想辦法扶植其中一支勢力和咱們合作,畢竟這塊肉太肥太大,而且,不要忘記,曹操也惦記著呢,咱們拼不過他,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扶持出其中的樂意合作者,一同對抗曹操!
妙哉!孫權拍手稱快:讓我猜猜,如果沒有想錯的話,劉琮應該不是先生拉攏的物件,他年紀太小,大權必定掌握在蔡瑁手中,這些人肯定是不會和曹*扛的,所以,先生此去該是拉攏劉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