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有底線的,可以割讓出部分領土,但是不能全面放棄,”關羽解釋:“權當買東西砍價了,我們的目的是保住江陵一帶,在此基礎上可以給孫權一些甜頭,所以,這個仗,未必打得起來。”
“這就是政治啊。”關平若有所思。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27—04:看門大爺關雲長(2)
果不其然,三位代表灰溜溜的回來覆命的時候,孫權又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掀了一次桌子。
打還是不打?
孫權的憤怒表情已經告訴他的手下了,回去之後,文官起草宣言,武將調動直屬部隊,我想好了,不蒸包子爭口氣,一定要打,不然的話,以後會繼續被劉備壓制。
但是,想不想打是一回事,能不能打是另外一回事,你孫權做好了打的準備嗎?恐怕只是意氣用事吧,周瑜已經死了,魯肅又是一個親劉派,難道還要親征嗎?萬一北方的曹操伺機而動怎麼辦?
劉備就是拿準你這個前怕狼後怕虎的心理才敢這麼肆無忌憚的佔著荊州不還的啊。
好在,還有一個人在,可以為孫權所依靠。
這就是呂蒙。
前面幾次的出色表演已經證明呂蒙完全可以擔當男一號了,只不過是資歷還不夠,現在,就看孫權有沒有足夠的勇氣。
“子明,你有信心嗎?“孫權還是有點不太放心。
“至少可以讓他們吃點苦頭,”呂蒙倒是很有信心:“雖然我的對手是關羽,可是,不要忘記,也只有一個關羽而已,所以,我需要有魯肅大人的配合,讓我騰出手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那就交給你了。”孫權很喜歡呂蒙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
於是,沒有多久,呂蒙便率領著鮮于丹、孫規、徐忠(看來呂蒙的領導力還有限,只能指揮二線將領),20000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往江南四郡,與此同時,魯肅也集中了10000軍隊作為偏師,屯紮在巴丘,給關羽製造一種壓力,以便於那一邊呂蒙的行動。
至於孫權本人,是不會放過這個表現機會的,率領一支人馬(不詳)屯駐在陸口,“為諸軍節度”,其實哪裡有事情做啊,只是監軍一下而已。
呂蒙這邊的軍事拓展計劃進行的還是比較順利的,孫權給他的指標是拿下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這其中,長沙和桂陽是兵不血刃,“蒙到,二郡皆服”。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呂蒙只不過是“移書二郡”,他們就望風歸降?劉備豈不是看走眼了?
桂陽太守本來是趙雲,但是後來因為要鎮住小孫,所以,升為留營司馬,最後更是調進了益州,此時的太守是誰不得而知,但是,長沙太守卻是廖立啊,廖立是什麼人物,在諸葛亮眼中那是和龐統並列的:“龐統、廖立,楚之良才”,除非在他眼中,龐統也是一個軟蛋。
廖立有本事不假,不過卻沒有守住長沙,因為他從來都不是軍事型人才,搞搞內政還差不多,所以,“建安二十年,權遣呂蒙掩襲南三郡,立脫身走。”連個口號都沒有,也米有去和關羽報道,就直接貓到了益州。
如果真的是投降的話,早就應該是軍法從事了,但是劉備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封為巴郡太守,可見,長沙等地的丟失並不是呂蒙天威讓他們嚇破了膽,那個時候雖然呂子明已經小有名氣,但是,還沒有牛逼到這個程度,只能說這幾個地方並沒有足夠的兵力進行基本的國土防禦,只能進行基本的維持治安而已,荊州守備軍的主要戰力資源還是集中在關羽的手中。
有魯肅在,關羽自然是騰不出手來,再說了,他也沒有想到孫權會來的這麼快,而且撿軟柿子捏。
好漢不吃眼前虧,經過小規模的軍事武裝衝突(掩襲嘛),桂陽投降,長沙太守廖立跑了。
呂蒙的神威是《吳書》裡面記載的,自己人,當然要誇一下。
長沙和桂陽拿得比較順利,但是,在零陵那裡出了一點小問題,零陵太守郝普打死也不投降,關起城門固守。
意思很明顯,我承認打不過你,所以不硬碰硬,等著關羽和劉備的援軍到來就可以了。
呂蒙的目的是速戰速決,就在這個時候,孫權的加急公文到了,讓他火速回軍支援魯肅,因為魯肅頂不住了要:劉備得知已經丟了二郡,馬上引軍50000親自帶隊回到了老地方公安,同時,關羽集合部隊完畢,大概是一支30000人左右的軍隊開拔至益陽。
呵呵,看來劉備是把生意給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