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死撐了。
這果然是一個很“陽痿”的主意,曹爽想撤,不過面子會受損,鄧颺卻想把這個面子給撐下去,於是就阻撓曹爽撤軍。
最後急得楊偉直跺腳當著曹爽的面指著這些人的鼻子破口大罵:
李勝這幫傢伙耽誤國家大事,應該殺頭啊!
曹爽一看楊偉是真的急了,雖然不高興可是,還是按照他的建議撤軍了。
結果,毫無經驗的曹爽在撤退的時候遭遇了蜀軍的截擊,費禕的援軍主動出擊,截殺了曹爽,毫無準備的魏軍一番苦戰,始得退回,但是糧草輜重損失甚重。
偷雞不成蝕把米,雄心壯志的曹爽敗興而歸,不僅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反而折損了不少人馬,這就和司馬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也算是東施效顰了,也在司馬懿的意料之中,其實即便是王平選擇了第一種作戰方案,曹爽也很難取得什麼成績的,看看那幫參謀的檔次就知道了。
不過,攻打蜀漢的軍事行動雖然以失敗告終,卻不代表曹爽會終止努力,堤外損失堤內部,既然對外不利,那就在自己家裡玩點小動作吧。
41—26:博弈,魔高一丈(6)
曹爽所謂的彌補其實就是拼命給自己的兩個弟弟身上加分,儘量的讓他們可以控制更多的軍隊——廢置中壘、中堅營,把兩營兵眾統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領。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曹爽兄弟三人終於掌控了禁軍的全部指揮權,司馬懿再次以違背祖制的理由提出抗議(他當然要抗議了,這一刀捅的有點太狠了),不過最後還是沒有透過,而這,也說明了,在當時,雖然司馬懿的黨羽集團已經初具規模,自己也是老謀深算,可是,處於官網立場的官僚還是不少,他們並不願意在形勢尚未明朗的情況下就輕易地表露自己的態度,畢竟,曹爽,從血緣上看比司馬懿更有資格發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