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請示太后的,又是給皇帝上表的,軍隊都帶出來了並且佔據優勢但是就是不開火。
明顯的投鼠忌器啊,還不是因為皇帝在咱們手中?他既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那麼我們就應該趁著還沒有必須破釜沉舟的來這一招的時候先把這張牌給打出來,不用就浪費了。
在桓範看來,這一招還是有迴旋餘地的,至少比傻呵呵的站在這裡束手就擒強,大家在地方上都有自己的勢力,真要開火的話不見得就會吃虧,再說,手裡有皇帝,就等於佔據了輿論的制高點。
桓範的計劃正是司馬懿忌憚的地方,所以他才想迫不及待的一舉拿下曹爽。
不過,曹爽卻沒有這麼牛逼,面對這一招破釜沉舟他有點犯嘀咕了。
因為這樣一來,就等於把宮廷政變演變為血淋淋的全國性分裂戰爭,打到什麼時候那就不一定了,甚至會被吳蜀有機可乘。
當然了,提出這種可能,並不是說曹爽有多麼的大公無私,一心為國(不排除這個可能性),真要是自己死定了,哪還有機會操心國家大事?那個法國的路易十X(忘記是十四還是十六了)生前就說過“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所以,刀要架在脖子上了,即便曹爽真的大公無私,到最後還是會乖乖的按照桓範的意思斷了這個念頭的。
曹爽不是基督,有那奉獻精神,也別嘲笑或者鄙視他,其實大家都一樣,尤其是那些亂砍亂伐,四處偷獵,汙染河水,過度開採甚至嫖宿*的,都是比曹爽齷齪的多的。
其實曹爽擔心的是自己最終還是鬥不過司馬懿,而如果按照桓範的計劃來的話,雖然增大了生還的機率(再說一遍,曹爽不是弱智,不會不知道玩皇帝這張政治牌的高明之處),但是,還是不能保證100%獲勝(廢話,誰能保證啊),而一旦這麼做的話就意味著自己和司馬懿徹底的決裂,真正的成為你死我活的撕咬,敗的一方必然是死無全屍。
狹路相逢勇者勝,曹爽雖然不是白痴,可是,他卻不是一個真的勇士,不敢直面慘淡的人生,如果真的向司馬懿宣戰的話,自己就沒有退路了。
再說了,自己的妻兒老小,自己的家業還都在司馬懿的手心裡攥著呢,狠不下心來啊。
於是,在明知道桓範這一招很高,明知道不能當機立斷的採取措施就會大禍臨頭的情況下,曹爽依舊否決了桓範的建議,因為他現在所想的不是捨得一身剮,拿下司馬懿,而是保證自己有一條退路。
——以至於桓範哭著罵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也”
這位智囊憋屈啊,曹爽的選擇明顯不符合孟德爾的遺傳基因理論(當然了,他是不知道的),怎麼英雄的孩子成了一個狗熊呢(錯了,不應該侮辱狗熊)。
曹爽在猶豫什麼?
不是還在分析桓範的計劃是否具有可行性,人家,雖然不是勇士,但是也不是老孃們,桓範那句話不過是氣話而已。
其實,曹爽有自己的主意。
他想和司馬懿私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41—32:輪迴,獻帝夢魘(4)
曹爽想和司馬懿私了的最好證據就是對峙了幾天之後,就連夜派遣隨行的侍中許允和尚書陳泰前去和司馬懿談判。
晚上派出去就是為了掩人耳目。
司馬懿要的就是這一點,之前之所以只是以震懾為主,卻沒有施加太多的壓力,就是為了讓曹爽留口氣,狗急跳牆啊,萬一逼急了就把事給辦砸了。
這就是溫水煮青蛙的道理,司馬懿拿小火慢慢咕嘟已經是自己鍋裡的那隻可憐的青蛙。
曹爽上鉤了,不僅上鉤,而且還“遇人不淑”。
前去談判的是兩個牆頭草。
許允雖然因為桓範的緣故和曹爽走的比較近一些,可是,並沒有鐵到李勝等人的地步,這個官雖然不小,但是也不是因為曹爽的緣故,人家在魏明帝曹睿的時候已經做到了吏部郎的地步——仗著自己手裡有權(還是一個很有才氣的帥哥),總是把同鄉哥們提拔到官場中來,曹睿因為他太明目張膽於是派人調查問責,人家反而振振有詞的說道:舉賢不避親。
可見,這也是一個滑蛋。
陳泰前面已經說過了,陳群的兒子,很識時務,一直在刻意的和曹爽還有司馬懿之間保持平衡,爭取兩方都不得罪。
但是,眼下不一樣了,曹爽派他們出來談判已經宣告了自己沒有抵抗的決心,甘願成為司馬懿案板上的魚肉隨便宰割,那麼自己還有必要跟著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