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眉吐氣的一天,最接近的也就是辛毗了)的子嗣們,要麼保持中立,要麼和司馬師和司馬昭關係不錯,所以,自然都不會在兩派日後白熱化的爭鬥中站在曹爽的一邊去了。
這批人如此,那麼那些曾經在曹操稱王、曹丕稱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中流砥柱們呢?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烘托起曹魏天下的“五芒星”吧:
賈逵、陳群、王朗、鍾繇、華歆。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41—07:博弈,五芒星黯(1)
五芒星是一個外來詞彙,套在這上面只不過是因為我“恰好”找到了5個人而已,如果只是找到了4個,那就是四大天王,如果是6個的話,那就是六面獸,以此類推,總之,五芒星只是一個代號而已,在被我對號入座之後希望不要拍磚,至少不圍繞這個問題拍磚。
五芒星被賦予的內涵也有很多,可以寫出一篇5000字的文獻綜述了,所以,這裡也不在他的本義上較真,只是圍繞下面一點展開話題:五芒星的五個頂點都代表不同的元素,分別是地、水、火、風及象徵人類精神力量的第五元素,而五芒星亦是在魔法中是常被使用的符號,因為其整體一看就像一個人的身體,最頂一點為頭部,其餘為四肢(引自百度詞條,如有爭議與在下無關,呵呵),賈逵代表“地”,華歆代表“水”,鍾繇代表“火”,陳群代表“風”,而父子兩代都已學識見長的王朗則是代表著精神元素——其實陳群才是代表著曹丕一族的精神力,但是可惜,他的兒子完成了戰略轉型,所以,只好進行一下修正了。
1——“地”之賈逵。
賈逵看上去沒有什麼政治背景,家裡比較貧窮,他的教育也很有特點,據說是“祖父習,口授逵兵法數萬言”。
他的出名也是因為自己的剛直,他初為郡吏,守絳邑長,203年,正好趕上了郭援攻打河東,所經城邑皆下,只有賈逵還在堅守,郭援久攻不下,於是找來單于合軍一處展開了猛烈的進攻,城將潰,絳父老與敵軍談判尤其提到一點,不殺害賈逵(可見賈逵平日裡做的不錯)。
絳人既潰,郭援很欣賞賈逵,就想把他招降過來做自己的部下,“左右引逵使叩頭,逵叱之曰:‘安有國家長吏為賊叩頭!’援怒,將斬之。絳吏民聞將殺逵,皆乘城呼曰:‘負要殺我賢君,寧俱死耳!’左右義逵,多為請,遂得免。”
之後,賈逵幾經周折,成了曹操的人,一直都是為了國家之大計不怕得罪領導,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有兩點可以看出來他是很忠於曹氏的,不管誰是老大,只要是做主了,他就會堅定的跟隨下去:
案例一——鄢陵侯彰行越騎將軍,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王璽綬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遂奉梓宮還鄴。
案例二——文帝即王位,以鄴縣戶數萬在都下,多不法,乃以逵為鄴令。月餘,遷魏郡太守。
這兩件事都發生在220年,賈逵怒斥曹彰在先,表明了他對曹丕王位的擁護,所以才有了曹丕對他的重用,不過多久就成了魏郡太守(當然了,也是人家本事)。
之後,在曹丕和曹睿在位期間,賈逵一直是處在前線奮勇殺敵,屢次征伐東吳的戰爭中都有他的身影,比如拯救大兵曹休的那一次。
可惜,234年,諸葛亮死的時候,賈逵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諸葛亮死的時候有遺憾,沒有匡復中原,賈逵的臨終遺言也是蕩氣迴腸:“受國厚恩,恨不斬孫權以下見先帝。喪事一不得有所脩作。”
由此可以看出,賈逵是對曹魏政權忠肝義膽的,他死後被封為肅侯也是實至名歸。
那麼他的後人是不是也應該為曹氏效忠呢?
沒有。
賈逵之子乃是賈充,太和中襲爵陽裡亭侯,拜尚書郎,後累遷黃門侍郎、汲郡典農中郎將,參大將軍軍事,轉右長史,一開始還沒有什麼徵兆,但是,在追隨司馬師平定了三劍客中鎮東將軍毋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對司馬氏的反抗行動之後(這一點倒是怪不到賈充的頭上,畢竟,還是司馬氏掌控了輿論優勢)開始得到了重用——司馬師回許昌,留賈充監督諸軍事,賈充因平亂有功,增邑三百五十戶。
如果說之前還是有被忽悠和利用的可能的話,那麼在這之後,賈充就徹底的投進了司馬氏的懷抱,並且在*最後一個劍客諸葛誕的叛亂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司馬昭派賈充到淮南去勞軍,賈充到了壽春之後,在同諸葛誕談論時事的時候,裝做很隨便的樣子,問諸葛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