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五十八:彼得利潤法——讓所有員工共同分亨利潤,使員工成為和諧一致的團隊。
彼得處方五十九:彼得保護法——福利應該能為員工提供實質的安全感及有意義的享受。
彼得處方六十:彼得美食鋪——讓每名員工有權選擇他或她想得到的報酬。
彼得處方六十一:彼得目的法——若想鼓勵和強化員工的表現,就明確地告訴他們工作目標,並提供足以回報他們貢獻的獎勵機制。
彼得處方六十二:彼得參與法——獎勵團體表現。
彼得處方六十三:彼得授權法——為有能力者提供發揮創意的機會。
彼得處方六十四:彼得讚美法——傳達你對員工傑出表現的讚賞。
彼得處方六十五:彼得聲望法——要與各階層的優秀員工溝通。
彼得處方六十六:彼得趨近法——透過強化的手段,不斷使一個人趨近理想的目標,可以改造一個人的行為。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580/20法則(1)
世界上充滿了神秘的不平衡: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富,20%的員工創造了80%的價值;80%的收入來自20%的商品,80%的利潤來自20%的顧客……
一個經濟學家的神奇發現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託(Vilfredo Pareto;1848~1923)在研究中偶然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情: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分配呈現一種不平衡的模式,大部分的社會財富,都流向了少數人手裡。
在當今社會,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但令帕累託真正感到興奮的是,這種不平衡模式會反覆出現,在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度都能見到——不管是早期的英國,還是與他同時代的其他國家,或是更早期的資料——而且這種不平衡的模式有統計學上的準確性。
帕累託從研究中歸納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富,那麼就可以預測,10%的人將擁有約65%的財富,而50%的財富,是由5%的人所擁有。
在這裡,重點不僅是百分比,而在於一項事實:財富分配的模式是不平衡的,而且這種不平衡是可以預測的。
因此,80/20成了這種不平衡關係的簡稱,不管結果是否恰好是80/20,因為嚴格來說,精確的80/20關係不太可能出現。
後人對他的這項發現有不同的命名,如帕累托法則、帕累託定律、80/20法則、80/20定律、二八法則、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等。
80/20法則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然而人們對它知之甚少。約瑟夫?福特說過:“上帝和整個宇宙玩骰子,但是這些骰子是被動了手腳的。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它是怎樣被動的手腳,我們又應如何使用這些手法,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儘管帕累託首先發現了80/20法則,但是這一法則的重要性在當時並沒有充分顯現出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兩位不同領域的先驅者開始引介80/20法則,終於引起世界性的轟動。
1949年,哈佛大學語言學教授吉普夫發現了“最省力法則”,該法則認為:資源(人、貨物、時間、技能或任何有生產力的東西)總是會自我調整,以求將工作量減少,而大約20%~30%的資源,與70%~80%的資源活動有關。
從某種意義上講,“最省力法則”實際上是對80/20法則的重新發現與闡釋。
引介80/20法則的另一位先驅是羅馬尼亞裔的美國工程師朱倫(Josef Moses Juran),他是上個世紀50~90年代品質革命的幕後功臣,被稱為偉大的質量管理導師。
朱倫在1924年加入西屋電器(Western Electic),他的職務是工業工程師,他透過自己的研究和分析,發現了產品品質中所隱含的80/20法則。
朱倫的《質量管理手冊》一書在1951年出版,在這本劃時代的著作中,他大力頌揚了80/20法則:“經濟學者帕累託發現,財富分配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在其他許多事情中也可以找到:犯罪行為在犯罪分子身上的分佈,意外事件在危險過程中的分佈等等。帕累託的不平衡分佈法則,也能解釋產品品質不良的分佈。”
當時,美國大部分企業家對朱倫的理論缺乏興趣。
1953年,朱倫應邀前往日本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