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棄任何一個鍛鍊孩子的機會,因為取得證書的過程會對孩子有所幫助,希望孩子會明白。”

另一個五年級的女孩,擁有27個證書。不少“被迫”忙於考證的小學生說,他們放學後都來不及回家,就要趕去另一個地方,雙休日也不能休息,晚上常常只能睡兩三個小時。“長這麼大,我還從來沒到公園玩過。”這是一個小學生的原話。

培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什麼都想學,往往什麼都學不精;什麼都想得到,往往得不償失。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缺失,不要一遍一遍地糾纏下去,否則只能加重失去的痛苦。就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盲目地學習,跟風考取各種證書,不如問問孩子:“你想要什麼?”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只有學會選擇和懂得放棄的人,才能贏得精彩的生活,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這是因為,選擇與放棄是一種心態、一門學問、一套智慧,是生活與人生處處需要面對的關口。昨天的放棄決定今天的選擇,明天的生活取決於今天的選擇。人生就像是在演一場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

有一位乞丐,有一天,他路過一個酒店,眼見幾個穿著非常好的人走進酒店。他一邊抱怨著命運對自己不公平,一邊想,要是自己能住上這樣氣派的房子,吃上這樣好的飯菜,就什麼也滿足了,什麼也不奢望了。他剛想到這,命運之神就出現在他面前,“我是命運之神,現在我打算幫助你,你願意接受麼?”“當然願意!”“現在你將你的袋子開啟,我要將金子裝進你的袋子裡。但是有一個條件,你不能讓金子掉在地上,如果掉在地上就會變成一堆垃圾,你什麼也得不到。你要記住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你的袋子是個舊袋子,一定不能放得太多,一定要有限度。”

乞丐怎麼能想到命運之神對他這樣的垂青呢?他馬上開啟袋子,使勁往袋子裡裝金子,很快,袋子就重了。“夠了麼?”“還差得遠呢!”“可不要把你的袋子撐破了。”“怎麼會呢,我自己的袋子我自己知道。”“你現在的金子已經夠你用好幾輩子了。”“再裝點,還能再裝點。”還沒等說完話,袋子一下子就撐破了,所有的金子都掉在地上,變成了毫無價值的垃圾。與此同時,命運之神也一下子沒了蹤影。 。。

學會放棄,有舍才有得(2)

貪婪只會讓你失去更多的東西,而知足卻能讓快樂長伴左右。如果過分貪婪,什麼都想擁有,那麼結果也很簡單,你將一無所有。人的慾望不能過多,凡事都要有一個度,如果過了這個度,慾望太多,就有可能適得其反。人不能太貪婪,應該學會知足,知足才能長樂。人生旅途中,如果真正放下了,也就真正得到了。

滿足,是指心滿意足地接受生活中的命運,不為嫉妒和不安所困擾。我們沒有權利指責一個飢餓的乞丐不知足,但是我們有義務為自己負責。請懂得知足,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懂得知足,才會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才會感到自己得到了很多。知足才能常樂,常樂才是生活的最終目標。否則,就會像故事裡的乞丐一樣,一無所有。

孟子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舍是一門哲學,就其本質來說,源於哲學,而又高於哲學。“舍”並不難,是要人們達到一個忘我的境界,如果做不到,也要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要捨棄不恰當的自我定位,要忘卻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人偶爾軟弱不可避免,但在軟弱中要學會堅定。不苛求、不奢求、不強求,才是捨得的最高境界。

一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就是其中之一。陶淵明曾經當過八十三天的彭澤令,那是一個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讓他棄官回家。有人告訴他,上級派人檢查工作,應當“束帶見之”。就如同今天的人要穿正裝,紮上領帶,去見見領導。而陶淵明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就是說,他不願意為了保住這點做官的“工資”而向人低三下四。於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在回家路上他把自己的心情寫進了《歸去來兮辭》:“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意思是:我的身體已經成了心靈的主人,無非是為了吃得好一點,住得好一點,就不得不向人低三下四、阿諛奉承,我的心靈受了多大委屈啊!他不願意過這樣的生活,“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於是就迴歸到自己的田園。陶淵明,不在於在詩中構置了一個虛擬的田園,更重要的是,他讓每一個人心裡都開出了一片樂土安貧樂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