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給她的兒子當家做主……而這一切,我們卻渾然不知,直到您無聲息地離去,鄰居們那不捨的哭訴,我的婆婆真誠而的慚愧的眼淚,我才知道這一切,心陣陣的劇痛。我知道,您的所作所為都是對我的呵護,可是您的傷口該有多疼。
怎麼能忘記,您走的那個清晨。
您比每天都精神,示意父親撤掉那床蓋在身上的新被子,換上一雙簡易的小薄被,告訴父親;這是陽子最喜歡的,一次都沒蓋過,別弄髒了。把我叫到近前,先是命令般的囑託:再要個孩子,一定能帶來好心氣。後又懇切地追問:到底得了什麼病,讓我要走個明白吧!我緊緊抱著您,作為一個醫生的我,知道最可怕、最哀痛的災難已經再也無法逃避了,您正在迴光返照。絕望、疼痛、悲傷、愧疚、留戀……一切的一切都洶湧成巨浪,把一直咬牙堅強的我徹底擊倒。“媽,對不起,是我無能為力,救了那麼多人,卻救不了我的母親,您得的是肺癌。我一直在欺騙自己,希望每個給您看病的醫生都診斷失誤。可是,卻不是。都是我害的您,如果在咱空氣清新的老家,您不會得這個病”我伏進您的懷裡,泣不成聲。“傻孩子,大夫治病治不了命,媽抽了一輩子的煙,跟在哪兒沒關係。你從小到大一直是好樣的,媽早就知足了……”您就這樣,聲音越來越小,那冰涼的撫摩在我頭上的手也緩緩地滑落了,外面飄落了第一場雪。
怎麼能忘記,您走時的送行隊伍。
把您送回那個您朝思暮想的家鄉,全村的鄉親都來了,竟然沒落下一戶人家。樸實的父老鄉親,送他們敬愛的人的方式,都是以黃紙寄託哀思,說那是上路的錢,是到那邊置辦家當的錢,他們要讓您路上走的最風光,在那裡的日子過得最富足。那滿滿兩車斗的紙,小山般堆放在您的墓前,點燃,熊熊烈烈的沖天火光,感動得飛雪化淚。遠處公路上過往的車輛,放慢了速度,好奇地詢問擦拭淚水的牧人:是什麼大人物嗎?回答:一個好人!
您就這樣走了,走成兒女深深的記憶,走進永恆,走進夢裡。
走成清明的情思。
曾經;那些刻骨銘心的習慣
題記:曾經贊服:海枯石爛不變;曾經讚許:生命裡的最重,不會因時空而變;曾經贊同:習慣,不再輕易改變。曾經;那些刻骨銘心的習慣。
桃花又開透
桃花又開透,芬芳滿枝頭。風擺柳色新,鳥兒唱不休。
花海里那個一向靜默的她,那時竟然翩翩似蝶舞,燦爛如霞,笑顏比花。那時的你,竟然愜意忘形,被拒絕了一百次的手,又一百零一次伸過去。終於你握住了花香,終於你抓緊了春柳。
你們青春的感受,在幸福裡徜徉,在激動裡顫抖,在眼光裡奔流。
於是,大學五年,桃花又開透時,沐浴陽光,沐浴春風,沐浴幸福,花海牽手,不自覺間成了盼望,成了習慣。於是,桃花聽你海枯石爛,曾經滄海,除卻巫山……也成了習慣。她以為,這會是永遠,永遠是誰都無法改變的。
畢業後,桃花又開透時她接到了一封信,一句問候:好嗎?忙嗎?桃花開了。她苦澀一笑,北方的春天沒有桃花。猜想,他在和誰牽手。其實,海不曾枯,石也沒曾爛。曾經滄海水更美,除卻巫山雲也麗。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最初是信,後來是簡訊,每當桃花又開透時,都會收到這份習慣性的關心與問候。淡然地回首,也成了她的習慣。她以為這種比友情多一點,比愛情少一點的情感會持久。
可是,三年前那個桃花又開透的時候,問候竟然起了颱風,洶湧地撞擊著她平靜的生活。颱風口是她的手機。於是,換了手機卡。也就切斷了持久。
之後,每當桃花又開透時,她已經不再習慣性地等待問候,而是在某個春陽的正午,靜靜地品味過往,就當在讀一本青春日記。
今天,她正沉浸在關乎那些青春日記裡,老公輕手輕腳地進來,放下大包小包她和女兒最愛吃的東西,輕聲對女兒低語:別出聲,春天的沉思,是媽媽鐵打的習慣。
她笑,站起身來,說:沒有什麼不能改變。
留戀著的鞋
童年時,最依賴的人是姥姥。姥姥的嘴裡有講不完的故事,姥姥的兜裡有掏不完的糖,姥姥的心裡裝著無盡的愛。有事沒事都願意往姥姥家跑,先趴窗臺看看有沒有姥姥的鞋,那雙只有姥姥才有的三寸金蓮的小鞋。這個動作成了姐妹們的習慣。如果在,我們會狂喜。不在,會很失落。
童心裡,那雙鞋的位置永遠在窗臺上,誰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