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由如此大家所泡出來的茶,宛若中國潑墨山水畫,顏色雖單一,卻擁有細緻的風味與豐富的層次。
3。 類迭:即反覆使用同一個字詞或語句的修辭法。而“類”與“迭”還有使用上的差異:“類”表示字詞(類字)或句子(類句)非連續出現,而是間隔重複使用;“迭”不管是字詞還是句子都接連重複使用,又叫“迭字”與“迭句”。類迭修辭有意識的重複使用同一語詞或語句,除了語調復沓的和諧效果外,也是藉此突出某種意念,強調某種感情。例如《小小》:“小小的感動雨紛紛,小小別扭惹人疼,小小的人,還不會吻。”中的“小小”兼用了“迭字”和“類字”,語意上強調童年的天真與童雉,加強青梅竹馬這個意念;《嘻遊記》:“佛總是曰不可說,弟子別問為什麼;佛總是曰不可說,凡人只要照著做。” 則是“類句”,也就是“佛總是曰不可說”這句話間隔出現,強調佛意深邃,多問不如多行。《敦煌》:“塵世之中,多少夢,多少愛情被人傳頌。”也是一樣的道理。而《衚衕裡有隻貓》:“他這邊兒搞搞,那兒瞧瞧。”“搞搞”與“瞧瞧”為迭字用法,《娘子》:“近鄉情怯的我,相思寄紅豆,相思寄紅豆。”則為迭句,重複說了兩字“相思寄紅豆”,更強化了即將回鄉時既期待又恐懼的心情。
4。 轉化:也稱為“比擬”,是在描寫內文時,“轉”變被描寫物件原來的性質,“化”成另一本質截然不同的物類,來加以形容敘述的修辭法。可以擬物為人(擬人法)、擬人為物(擬物法),或是以物擬物,化抽象為具體(形象法)。在歌詞《東風破》中使用了很多轉化的手法,例如:“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妳走之後,酒暖回憶思念瘦。”“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視窗……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在這兩句中,“漂泊”、“浪跡天涯”、“思念”、“離愁”、“孤單”等等的抽象名詞,被轉化成幾乎可以觸控得到的實體,加重了他們所代表的意境重量。想想,一盞離愁之燈在深夜孤單佇立在視窗,除了孤單,還有蒼涼為伴。描述李時珍那本中國藥典珍本《本草綱目》的同名歌詞中,也可見轉化的構思手法:“山藥,當歸,枸杞,GO。看我抓一把中藥,服下一帖驕傲。”只要服用傳統草藥,就能讓你補充驕傲,治崇洋媚外的毛病。
5。 排比:用兩個以上句法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來表達性質相同的意念,其字數不一定要相同,使句子富有意樂之美,並增加了表達的強度。例如《女兒紅》:“長的不是瓜子臉,個性不溫柔婉約,我卻偏偏愛繡花鞋;天生不是丹鳳眼,模樣也不古典美,我卻偏偏愛繡花鞋。”將相似意義的句子排列一起,更能生動傳達出“雖然不是古典美人胚子,卻更有自己的個性主張”的概念,彷佛一女子就站在眼前大聲說:“這就是我,怎樣!”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歌詞文字中印證修辭法(2)
6。 誇飾:語句中特別誇張鋪陳,明顯超過客觀事實,以予人深刻印象。《周大俠》:“我稍微伸展拳腳,你就滾到邊疆。”如此瀟灑,不可一世。《敦煌》:“遺憾,已收藏,我的淚,千行。”悔恨多令人肝腸寸斷啊。《龍拳》:“我把天地拆封,將長江水掏空……我右拳開啟了天化身為龍,把山河重新移動填平裂縫。”天地由我創造,多麼豪氣萬丈!《千年之戀》:“溫熱前世的牽掛,而我在調整千年的時差。”因思念而來的牽掛,糾纏千秋萬世,完完全全呼應了歌詞名稱。《爺爺泡的茶》:“唐朝千年的風沙,現在還在刮。”則形容唐朝人陸羽創作的《茶經》深深影響中華文化。喝茶至今仍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可以說沒有了茶,中華文化就像沒有加鹽的料理,一點味道都沒有。
7。 轉品:在構句時,改變詞彙原來習用的詞性,譬如將形容詞或名詞轉成動詞來使用。例如《娘子》歌詞“家鄉的爹孃早已蒼老了輪廓”,以及《發如雪》中“我等待蒼老了誰”都出現的“蒼老”一詞,就是從形容詞轉成了動詞,意思是使輪廓、使誰變得蒼老。這種用法,不僅賦予既有的詞彙新穎的用法,也使句子的陳述顯得簡潔扼要,卻又含藏豐富的語言意蘊,更讓人感受時間無情催人老的壓力與無奈。同樣出現在《發如雪》“妳發如雪,悽美了離別”中的“悽美”也是形容詞轉動詞,意思是使離別蘊涵一種悽美的感傷。以“悽美了離別”取代“讓離別更顯悽美”,更具動感,而且越顯露哀慼詩意。
8。 倒裝:特意顛倒文法上順序的句子,如《青花瓷》的“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妳眼帶笑意”正確的文法順序應為“妳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