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1 / 4)

小說:封神歸真錄 作者:撲火

這簡寂道法果然驚人。眾僧心中都十分憂慮,端因六朝以來,中土神僧如佛圖澄、鳩摩羅什、道安、慧遠等人忽然消失,佛門自此失去性命雙修之法。佛法浩繁,深入思維,便不能兼修神通,而修神通者,往往又因道心不凝,進境艱難,常有走火入魔,害人害己之事,因此神通一道漸漸為大乘佛門棄去。而蓮華大會與丹元大會一般,不但要論道,而且要鬥法。

談經論道,今日在此的各位高僧都是佛法深湛、口才便給的大德之士,自然不懼,這鬥法一項卻著實為難,百餘年來,蓮華二度,佛門兩度敗北,因此到了本朝開國之時,道門便穩居佛門之上,號為國之正法,勢力之大前所未有。

佛門為應對三十年後蓮華大會,也揀選僧人,專修神通,這些弟子日夜閉關用功,卻無暇前來觀禮。

今天看這簡寂先生乘雲攝霧,攜多人飛赴萬丈峰頭,這等道術實非中土佛門所能,玄奘與嘉祥、道信等人都暗中搖頭嘆息。

耳邊風響,無移時,眾人腳下一頓,已踏上實地,抬眼看時,眼前宮殿巍峨,高書五個金精大篆:萬壽崇真宮。在日光下發出璀璨的光芒。

“眾位法師這邊請。”簡寂引著眾僧,在西首高臺入座。

此時崇真宮中金鐘連鳴,道門諸大宗師聯袂走出崇真宮元始殿,遙遙向佛門眾僧作禮,眾人連忙還禮。

不論靈寶、清微、正一三大法壇及其他小宗支派,都是東崑崙玉虛宮元始天尊闡教源流,因此鐘聲響過,眾道人先朝上拜禮,頌讚天尊寶號:

三界之上,梵炁彌羅。上極無上,天中之天。鬱羅蕭臺,玉山上京。渺渺金闕,森羅淨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寶珠之中,玄之又玄。開明三景,化生諸天。億萬天真,無鞅數眾。旋鬥歷箕,回度五常。巍巍大範,萬道之宗,大羅玉清,虛無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贊畢,眾道人方才或坐雲床,或佔蒲團,分門別派,一一在宮前廣場上坐下。

六十年一度的丹元論道大會,正式開始了。

第二十章 長春真人

樓觀道嗣法宗師岐暉長居終南山,出入於京師大內,自不必說,清微派嗣法宗師王遠知、正一派嗣法宗師張應韶、靈寶派簡寂先生與天下道家諸宗派掌門多在世間往來,玄奘等人大都認識,唯獨葛洪這位靈寶傳籙嗣法宗師閉關已垂百年,足跡不到凡塵,今日逢六十年一度丹元嘉會,方才開關,休說玄奘等年青僧人不認識,就是嘉祥、智者等年過百歲的佛門耆宿,也都從未見過這位當今道門名聲最盛的抱朴真人。

一眾僧人打量這抱朴真人,見他穿一領葛袍,蒼形古貌,兩道長眉垂下雙肩,卻渾然漆黑,不見絲毫斑白,端然凝坐,氣度儼然,其餘各派宗師高士或黃衣、或青衣、或紫衣,都是眉朗目秀,顧盼精神,一派仙風道骨,其中又有黃衣女真一人,與岐暉、葛洪等人並坐一處,身邊帶了一名十八九歲的小道士,眾僧都不認識這女真,但既能與諸大宗師同列,想來絕非常人,眾僧抿了一口清茗,且舉目而觀。

樓觀道向不參與諸派論道鬥法,因此丹元大會向來便由樓觀宗師主持,眾人坐定,都把眼來看岐暉。岐暉微微一笑,輕搖麈尾,朗聲吟道:“六龍齊駕得升乾,須覺潛通造化權。”王遠知接道:“真道每吟秋月澹,至言長運碧波寒。”張應韶接道:“晝乘白虎遊三島,夜頂金冠立古壇。”葛洪手撫鬚髯,含笑結句:“一載已成千歲藥,誰人將袖染塵寰。”王遠知、張應韶聽了,心中不樂:你這老道,你這是譏諷我等兀自在塵世中打滾,不能霞舉飛昇麼?耳邊岐暉已宣佈論道開始。

論道不涉神通法術,無非是些紙上談經,玄之又玄的道理,群道人搖頭晃腦,吟詩作歌,互相批駁,不亦樂乎,卻往往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空自爭得臉紅耳赤,眾僧看了,不禁莞爾而笑。

論道三日已畢,終究是三大宗壇門下弟子正法源流,見識高人一等,兼之人多勢眾,其他小宗派哪裡辯得過他們,只有憤憤而已,不過論道終究只是口言,不過循例而已,並不能真正見出優劣,終究還是要在手底下見出真章,岐暉為大會主持,也不過略略指點評論幾句而已。

自第四日開始,便要鬥法了。當今天下道門,除了樓觀道以玄都法脈自居外,不論大宗小宗,都是崑崙山玉虛宮支派,認真說起來,都是一教所傳,因此上代祖師立有嚴規,鬥法只定優劣,不可互相殘害,若有互害之事,天下道門可共擊之。

因為有這樣的規矩,所以這丹元鬥法頗有別開生面,別出蹊徑之處。崇真宮廣場之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